援建结束后汶川地震灾区基础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本文关键词:援建结束后汶川地震灾区基础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灾区 援建 基础教育 教育资源 利用效率
【摘要】:援建结束后,汶川地震灾区已修建各级各类学校546所,修建面积达482万平方米,硬件设施实现了跨越发展。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新建学校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四川省政府追加教育投资是不容置疑的,但追加投资也不可能是无限的,在有限教育资源投入下,只有提高灾区基础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促进灾区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灾区中小学教师数量、校长职位数、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等影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After the construction,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has built 546 schools of all kinds, with an area of 4.82 million square meters. Hardware facilities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increases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of new schools. The additional education investment of Sichu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is beyond doubt, but the additional investment can not be unlimited. Only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basic educ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can we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the disaster area. Based on this, the number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number of headmasters in the disaster area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utilization, such as school size and class siz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年度国家一般课题“西部农村学校规模布局调整的经济学分析”(BFA0700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2008年9月19日,中国政府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四川汶川、北川等10县为极重灾区,理县、江油等29县为重灾区。这39个县的学生占四川省学生人数的比重情况是小学生约1\6,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1\4。可见,重灾区和极重灾区基础教育在四川基础教育中占有相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蕾;;“西部音乐教室援建工程”启动首批灾区老师进京学习[J];小演奏家;2011年08期
2 ;北京市南宫恒业集团公司向甘肃希望工程捐款12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J];新一代;2011年07期
3 ;简讯[J];中国老区建设;2011年07期
4 许功虎;;灾后学校“软实力”提升对策——基于“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现状[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5 张倩;;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斗山希望小学竣工[J];工程机械;2011年07期
6 ;北京海淀向拉萨城关教委捐赠800万改善校园硬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樊富珉;;四川地震灾区教师心理支持与康复团体辅导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素蓉;;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个人直接成本的实证研究——以北川县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凤华;一切为了地震灾区的孩子上好学[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宋丹青;我市迎来标准化办学新局面[N];雅安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菲;特殊客人的中国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记者 陈帆波;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路建新;从三江源到太行山爱在山水间[N];长治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雯婧;迎接人员 今抵玉树[N];天津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沈莉;柯锐思:希望工程是我今生的承诺[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松;为了六百七十三个玉树孩子[N];本溪日报;2010年
9 记者 赵晖 实习生 靖永坤;各学校多项措施造“暖冬”[N];天津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方小虎 严芳;希望两岸青少年交流常做常新[N];四川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霍扬;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问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龙W,
本文编号:1439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3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