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子女构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孩子进入城市后,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原因,他们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和激励。因此,对他们实施赏识教育尤为必要。对农民工子弟实施赏识教育,是符合农民工子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是解决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分析如何对农民工子弟实施赏识教育,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搜集大量与赏识教育以及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入手,认真阅读、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吸取有意义、有价值的成分,对赏识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赏识教育的来源、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通过规范分析法和随机访谈,在对常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针对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的问卷并进行了匿名调查。调查显示:城市化进程下的农民工子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家制度和社会排斥造成农民工子弟社会融入问题,农民工子弟家庭条件差、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学校环境设施差,老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以及农民工子弟自身存在心理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据此深入思考,通过对全国有影响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关注和透视,分析得出对农民工子弟实施赏识教育是解决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有效实施赏识教育的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改革国家制度;加大社会力量支持;重视学校赏识教育;重视家庭赏识教育;提高农民工子弟自身素质。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农民工子弟 赏识教育 素质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5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意义8-10
- (一) 理论意义8-9
- (二) 实际意义9-10
-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点10-11
- (一) 论文的研究方法10
- (二) 论文的创新之处10-11
- 四、文献综述11-15
- (一) 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11-12
- (二) 关于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研究12-15
- 第一章 关于赏识教育的概述15-21
- 第一节 赏识教育的含义及实质15-16
-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15
- 二、赏识教育的实质15-16
- 第二节 赏识教育的来源16-18
- 一、赏识教育的现实基础16-17
- 二、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17-18
- 第三节 赏识教育的作用18-21
- 一、赏识教育更符合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19
- 二、赏识教育能增强孩子自信心和创造力19
- 三、赏识教育能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从而构建和谐校园19-21
- 第二章 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常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例21-35
-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和发放21
- 一、问卷的设计21
- 二、问卷的发放21
- 第二节 调查结果21-33
- 一、农民工子弟教育情况的数据统计21-32
- 二、农民工子弟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32-33
- 第三节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33-35
- 一、社会原因33
- 二、学校原因33-34
- 三、家庭原因34
- 四、自身原因34-35
- 第三章 对农民工子弟实施赏识教育的基本思路35-47
- 第一节 改善教育环境35-36
- 一、政府层面35-36
- 二、社会层面36
- 第二节 重视学校赏识教育36-40
-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37-38
- 二、把赏识教育理念渗透课堂内外38-40
- 第三节 重视家庭赏识教育40-45
- 一、父母要有正确的赏识教育观念40-41
-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41-44
-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44-45
- 第四节 提高农民工子弟自身素质45-47
-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45-46
- 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调查问卷51-53
- 作者简介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卫琴;;“赏识教育”让小数课堂放异彩[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07期
2 ;心系流动花朵,播洒爱心阳光——本刊志愿者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纪实[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17期
3 吴云格;;浅谈赏识教育[J];学周刊;2011年09期
4 韩辉;;谈赏识教育[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4期
5 苗永新;;“棒杀”与“捧杀”[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6 韩红霞;;“赏识教育”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7 蒋端荣;;让赏识教育真正走进课堂[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8期
8 宋杰;张学政;张玉萍;;赏识教育四部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9 吕发敏;;赏识教育——培育儿童心灵的沃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10 张燕燕;;你,会赏识孩子吗?[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莉萍;;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陈锐宁;叶們;;重审“赏识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敏;;浅谈赏识教育及误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洪首治;;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张成武;;论珠心算教学中的“赏识教育”[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宝莲;公悦;王平红;;赏识教育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红;;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俊娟;王延方;;赏识教育在骨折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艳玲;;赏识教育——新课改下爱的甘露[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徐艳;;赏识教育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太铸;聚焦省城民工子弟学校[N];安徽日报;2003年
2 刘旭;赏识,孩子飞翔的翅膀[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熊元龙;“赏识教育”别过火[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耿银平;对教师不妨多点赏识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扈国营 唐云晓;赏识教育不应排斥适度的批评[N];东营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侯美丽;农村孩子更需要赏识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7 马兰;“赏识教育”不能“包治百病”[N];工人日报;2004年
8 李明珍;赏识教育也需要批评[N];黄冈日报;2005年
9 姚世龙;赏识教育应以赏为主以罚为辅[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记者 周润健;赏识教育,对孩子多“竖大拇指”[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双花;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韩黎;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教学生活方式的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林文兄;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城市适应状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利娟;论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兰娟;嘉兴市民工子弟学校办学状况及出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曾庆吉;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丽华;论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蕾;赏识理念下“学业中间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杰;论赏识教育与中学数学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顺英;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8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