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影响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

发布时间:2020-12-19 01:37
  移动互联网塑造着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媒介,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健康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既是手机使用的主力军,也是手机使用问题风险的易感人群。手机使用的移动性、即时性、碎片化等特点与青少年阶段的三大发展变化——即潜在风险增多、感觉寻求增加、人际交往由家庭转移到同伴相耦合。这种耦合突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手机使用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自我控制造成影响?自我控制是指克服冲动、抵制诱惑,个体有意识地监控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使行为更加符合社会期望或个人长远目标的能力。自我控制是青少年良好的情绪与社会适应的重要预测因素,是理解青少年自我概念和自我发展特点的关键点。根据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自我控制需要消耗个体有限的心理资源,当心理资源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个体自我控制失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介入青少年的生活,手机使用可能使青少年面临更多诱惑,吸引并干扰其注意力,消耗其心理资源,从而使青少年自我控制变得更难。根据解释水平理论,个体可以对同样的事件或客体进行不同的解读,即个体的心理表征水平包括不同层次。高解释水平意指个体对事件或...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影响
        1.1 手机使用概念与研究意义
            1.1.1 手机使用概念
            1.1.2 青少年手机使用的研究意义
        1.2 手机使用与青少年自我控制
            1.2.1 手机使用与睡眠质量
            1.2.2 手机使用与生活方式
            1.2.3 工具性手机使用与情感性手机使用
    2 自我控制
        2.1 自我控制概述
        2.2 自我控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2.3 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
            2.3.1 个体因素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2.3.2 环境因素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2.4 网络时代的自我控制
        2.5 自我控制的理论模型
            2.5.1 自我控制的双系统模型
            2.5.2 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
        2.6 自我控制的测量
    3 解释水平的作用
        3.1 解释水平理论概述
            3.1.1 解释水平理论
            3.1.2 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
        3.2 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
        3.3 解释水平与自我控制
        3.4 手机使用与解释水平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与总体研究设计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总体设计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手机使用、解释水平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一项问卷调查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假设
        1.3 研究方法
            1.3.1 被试
            1.3.2 研究工具
            1.3.3 研究程序
        1.4 结果
            1.4.1 社交网站使用情况
            1.4.2 中学生和大学生手机上网、解释水平与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1.4.3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样本1)
            1.4.4 解释水平在手机使用与自我控制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样本1)
            1.4.5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样本2)
            1.4.6 解释水平在手机使用与自我控制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样本2)
        1.5 讨论
        1.6 小结
    研究二 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影响: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
        1 实验1 手机使用与身体耐力
            1.1 实验目的与设计
            1.2 实验假设
            1.3 被试
            1.4 实验程序
            1.5 实验任务与测量
                1.5.1 握力计任务
                1.5.2 人口学变量与手机使用
                1.5.3 积极与消极情绪
                1.5.4 自我控制量表
            1.6 统计分析与结果
            1.7 讨论
        2 实验2 手机使用与挫折坚持及诱惑评估
            2.1 实验目的与设计
            2.2 实验假设
            2.3 被试
            2.4 实验程序
            2.5 实验任务与测量
                2.5.1 镜像跟踪持久性任务
                2.5.2 诱惑评估任务
                2.5.3 人口学变量与手机使用
                2.5.4 积极与消极情绪
                2.5.5 自我控制量表
            2.6 统计分析与结果
            2.7 讨论
        3 实验3 “情感性—工具性”手机使用与延迟满足
            3.1 实验目的与设计
            3.2 实验假设
            3.3 被试
            3.4 实验程序
            3.5 实验任务与测量
                3.5.1 延迟折扣任务
                3.5.2 人口学变量与手机使用
                3.5.3 积极、消极情绪和风险偏好
            3.6 统计分析与结果
            3.7 讨论
    研究三 手机使用对解释水平和自我控制的影响: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
        4 实验4 手机使用与解释水平
            4.1 实验目的与设计
            4.2 实验假设
            4.3 被试
            4.4 实验程序
            4.5 实验任务与测量
                4.5.1 解释水平
                4.5.2 人口学变量与手机使用
                4.5.3 积极与消极情绪
            4.6 统计分析与结果
            4.7 讨论
        5 实验5手机使用、解释水平与身体耐力
            5.1 实验目的与设计
            5.2 实验假设
            5.3 被试
            5.4 实验程序
            5.5 实验任务与测量
                5.5.1 解释水平操纵
                5.5.2 握力计任务
                5.5.3 人口学变量与手机使用
                5.5.4 积极与消极情绪
            5.6 统计分析与结果
                5.6.1 解释水平操作检验
                5.6.2 不同组在积极与消极情绪的差异
                5.6.3 不同组在自我控制上的差异
            5.7 讨论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
    1 手机使用与青少年自我控制
        1.1 手机使用的特点:即时性
        1.2 社会控制与自我控制
        1.3 情感性手机使用与自我控制
    2 解释水平的作用
        2.1 低头族与低解释水平
        2.2 手机使用与心理距离
        2.3 移动互联网与“浅表”思维
    3 总结与研究展望
        3.1 研究意义
        3.2 研究贡献
        3.3 研究展望
第六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手机使用问卷
    附录二 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
    附录三 解释水平量表
    附录四 积极与消极情绪体验量表
    附录五 延迟折扣任务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子、羞耻与权威的运作[J]. 赵锋.  社会学研究. 2016(01)
[2]中国大学生中的三道互联网鸿沟——基于全国12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J]. 赵联飞.  社会学研究. 2015(06)
[3]孕妇更长计远虑?——怀孕对女性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J]. 李爱梅,彭元,熊冠星.  心理学报. 2015(11)
[4]网络使用经验对动作动词加工的影响[J]. 刘思耘,周宗奎,李娜.  心理学报. 2015(08)
[5]网络与手机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J]. 马云会,郭菲,陈祉妍.  中华护理杂志. 2014(12)
[6]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张锦涛,陈超,王玲娇,刘璐,刘凤娥,赵会春,邓林园,方晓义.  心理学报. 2014(10)
[7]从一心一意到三心二意:青少年的媒体多任务行为[J]. 刘晨,孔繁昌,周宗奎.  心理科学. 2014(05)
[8]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J]. 谢东杰,王利刚,陶婷,樊春雷,高文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5)
[9]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J]. 苏双,潘婷婷,刘勤学,陈潇雯,王宇静,李明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5)
[10]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J]. 叶宝娟,温忠麟.  心理学报. 2013(09)

博士论文
[1]跨期决策策略研究[D]. 蒋多.浙江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25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925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b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