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歧视知觉发展及其与合作行为关系
发布时间:2021-02-27 12:20
歧视知觉是指个体知觉到由于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而受到的不公正的消极性或者伤害性对待,是相对于客观歧视而言的主观体验,虽然无法真正反映其受到的客观歧视,但却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着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合作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是个体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阶段,其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的交往和反馈。为了探索初中生歧视知觉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合作行为的关系,本文计划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一选用蔡敏2012编制的《教育歧视问卷》和解亚宁在1998年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苏州市一所初级中学初一年级7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初中生歧视知觉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1)初中生歧视知觉发展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二次测量的歧视知觉水平显著高于一测和三测,一测和三测之间无显著差异。(2)初中生歧视知觉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歧视知觉水平要显著低于男生。(3)应对方式和歧视知觉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歧视知觉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和初中生歧视知觉水平之间不存在预测关系,其相关关系只是一种伴随状态,并不能对个体的...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应对方式与歧视知觉的交叉滞后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2]合作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探讨[J]. 谢文澜,汪祚军,王霏,张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1)
[3]公共资源困境中领导对群体成员合作行为的影响[J]. 章哲明,金盛华,吴嵩,周翔. 心理学报. 2013(04)
[4]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 心理学报. 2012(05)
[5]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J]. 刘霞,赵景欣,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2)
[6]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 心理学报. 2009(10)
[7]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的研究述评[J]. 张林,李元元.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4)
[8]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困境[J]. 刘长江,李岩梅,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2)
[9]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岑延远,郑雪.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02)
[10]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的关系[J]. 马煊,陈龙,裴华,张凤阁,张本,马文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01)
博士论文
[1]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 崔丽莹.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自我构念类型和内外群体偏差效应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蕾.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初中流动儿童心理弹性与自尊、个体歧视知觉的关系研究[D]. 郑久波.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内群体消极刻板印象对状态自尊的影响[D]. 朱晓菲.西南大学 2012
[4]初中生教育歧视及其与自尊的相关研究[D]. 蔡敏.辽宁师范大学 2012
[5]两难合作中信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 赵子真.苏州大学 2010
[6]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 兰兴妞.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4224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应对方式与歧视知觉的交叉滞后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2]合作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探讨[J]. 谢文澜,汪祚军,王霏,张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1)
[3]公共资源困境中领导对群体成员合作行为的影响[J]. 章哲明,金盛华,吴嵩,周翔. 心理学报. 2013(04)
[4]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 心理学报. 2012(05)
[5]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J]. 刘霞,赵景欣,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2)
[6]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 心理学报. 2009(10)
[7]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的研究述评[J]. 张林,李元元.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4)
[8]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困境[J]. 刘长江,李岩梅,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2)
[9]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岑延远,郑雪.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02)
[10]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的关系[J]. 马煊,陈龙,裴华,张凤阁,张本,马文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01)
博士论文
[1]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 崔丽莹.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自我构念类型和内外群体偏差效应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蕾.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初中流动儿童心理弹性与自尊、个体歧视知觉的关系研究[D]. 郑久波.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内群体消极刻板印象对状态自尊的影响[D]. 朱晓菲.西南大学 2012
[4]初中生教育歧视及其与自尊的相关研究[D]. 蔡敏.辽宁师范大学 2012
[5]两难合作中信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 赵子真.苏州大学 2010
[6]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 兰兴妞.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4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0542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