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6 02:10
在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发展和社会性学习理念全球倡导的大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这种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应运而生,然而只见数量扩张,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一些研究发现,社会存在感是影响网络教育效果的关键性的情感因素,高程度的社会存在感可以提高学习绩效。因此,对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的研究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为了解社会存在感的程度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在仔细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存在感的测量维度即技术环境、情感、互动、凝聚力,总结了社会存在感的影响因素维度即交流工具方面、学习者方面、教师方面、管理者方面,最后形成了社会存在感的“4×4”分析框架。以此框架为核心,选取社会教育型虚拟学习社区新浪SHOW天涯PS学堂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选取天涯uc飞缘动漫六群中参加第19期天涯PS学堂学习的学员在所属学习群里的交流数据做为研究数据的来源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并选取天涯PS学堂学习论坛中天涯迎宾大厅版块中的会员交流区产生的60个主题,167个帖子进行内容分析,以测量整个社区的社会存在感程度大小。编制了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用网络调查方法,在参加“新浪SHOW天涯PS学堂”的学员中随...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虚拟学习社区
2.1.1 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及特征
2.1.2 虚拟学习社区的要素
2.1.3 虚拟学习社区的类型
2.2 社会存在感
2.2.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
2.2.2 从个人能力视角分析
2.2.3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
2.3 社会网络分析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社会建构主义
3.1.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2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社会存在感的启示
3.2 群体动力学
3.2.1 群体动力学理论
3.2.2 群体动力学理论对社会存在的启示
3.3 需要层次理论
3.3.1 需要层次理论
3.3.2 需要层次理论理论对社会存在的启示
4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维度构建
4.1 理论依据
4.2 分析框架
5 社会存在感的程度大小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个案简介
5.2 社会存在感程度大小
5.2.1 技术环境
5.2.2 社会网络分析法
5.2.3 内容分析法
5.2.4 小结
5.3 社会存在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问卷的设计
5.3.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5.3.3 社会存在感程度大小及差异性分析
5.3.4 相关分析
6 虚拟学习社区发展建议
6.1 交流工具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技术基础
6.2 教师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引导者
6.3 管理者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保障者
6.4 学习者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主导者
7 研究总结及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天涯PS学堂学习论坛会员交流区产生的60个主题
附录B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066258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虚拟学习社区
2.1.1 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及特征
2.1.2 虚拟学习社区的要素
2.1.3 虚拟学习社区的类型
2.2 社会存在感
2.2.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
2.2.2 从个人能力视角分析
2.2.3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
2.3 社会网络分析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社会建构主义
3.1.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2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社会存在感的启示
3.2 群体动力学
3.2.1 群体动力学理论
3.2.2 群体动力学理论对社会存在的启示
3.3 需要层次理论
3.3.1 需要层次理论
3.3.2 需要层次理论理论对社会存在的启示
4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维度构建
4.1 理论依据
4.2 分析框架
5 社会存在感的程度大小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个案简介
5.2 社会存在感程度大小
5.2.1 技术环境
5.2.2 社会网络分析法
5.2.3 内容分析法
5.2.4 小结
5.3 社会存在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问卷的设计
5.3.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5.3.3 社会存在感程度大小及差异性分析
5.3.4 相关分析
6 虚拟学习社区发展建议
6.1 交流工具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技术基础
6.2 教师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引导者
6.3 管理者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保障者
6.4 学习者是社会存在感创建的主导者
7 研究总结及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天涯PS学堂学习论坛会员交流区产生的60个主题
附录B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066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0662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