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对一名初中“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4:19

  本文关键词:对一名初中“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如今,在我国的中小学学校教育中,问题学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有关问题学生这个概念的定义本身却是众说纷纭。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则主要从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体现出来。本研究结合现有研究文献资料以及教学经验,概括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思想品德问题、意志品质问题、情绪问题及性心理问题。 本研究运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选择了一名初中“问题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整个研究过程中观察了解其问题行为的表现,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访谈,探讨、总结其问题行为形成的各种原因以及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其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研究。 文章对“问题学生”的研究现状、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概念界定进行了概述,对个案的老师、家长及其本人进行了访谈,并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该个案作为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故旷课、上课讲话、上课睡觉、上课看课外书或者作其他课程的作业、上课做小动作并随意吃东西、不做作业或者不按时交作业、考试作弊、大声喧哗、言语粗鲁、欺负同学、打架斗殴、不听老师管教等。具体的可概括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意志品质问题。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笔者灵活运用了各种方法。如在其学习问题上笔者就运用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及行为矫正的方法对其学习问题的上课不听讲行为及打游戏不完成作业的问题进行了干预。在人际关系问题及意志品质问题方面则更多的注重沟通,从外部环境及个案自身两个方面入手灵活进行干预。整个过程中笔者对个案进行了全程的跟踪记录,并描述分析了其改变情况。 之后笔者再次的对个案的家长、老师、同学及其本人进行了访谈,并进行记录总结。访谈中了解到:家长意识到自己对个案的疏于关心,更加理解个案,其教育方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老师亦觉得方法较好,愿意尝试。同学也反映个案改变很多,比以前好相处。个案自身也感觉自己进步很大,感觉生活更充实有意义。 最后笔者对研究过程本身进行了反思,认为在“问题学生”这个问题上,个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也更有利于走进个案内心,了解其真实的情况,而在此基础上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帮助个案改善自身的问题。也使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之间联系更为紧密。
【关键词】:质性研究 问题学生 个案研究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一部分 本研究的意义、现状、思路与方法9-15
  • 1.1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现状9-12
  • 1.2.1 关于问题学生的概念界定9-10
  • 1.2.2 关于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征10-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5
  • 1.3.1 研究对象12-13
  • 1.3.2 研究思路13
  • 1.3.3 研究方法13-15
  • 第二部分 研究个案的访谈记录及问题行为15-24
  • 2.1 研究对象的筛选15
  • 2.2 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15-19
  • 2.2.1 研究个案父母及其教养方式16
  • 2.2.2 关于个案情况的访谈摘录16-17
  • 2.2.3 笔者对研究个案的观察17
  • 2.2.4 研究个案问题的行为表现总结17-19
  • 2.3 研究个案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究19-24
  • 2.3.1 研究个案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9-21
  • 2.3.2 影响研究个案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21-24
  • 第三部分 研究个案问题行为干预研究24-30
  • 3.1 研究个案问题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24-25
  • 3.1.1 人本主义教育的教育理念24
  • 3.1.2 行为矫正法的教育理念24-25
  • 3.2. 研究个案问题行为干预的具体策略与方法25-30
  • 3.2.1 学习问题的干预25-28
  • 3.2.2 人际关系问题的干预28
  • 3.2.3 意志品质问题的干预28-30
  • 第四部分 干预效果的讨论与反思30-32
  • 4.1 干预效果良好30
  • 4.2. 讨论与反思30-32
  • 参考文献32-35
  • 致谢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毅峰;;浅谈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8期

2 高军;;“希望教育”促进“问题学生”转化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3 张成;;浅谈“问题学生”及其形成原因[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8期

4 凡勇昆;王帅;;问题学生失范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与考试;2008年03期

5 孙士斌;孙士芹;;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2期

6 李向荣;;浅谈“问题学生”成功转化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年05期

7 李文军;;试谈“问题学生”的成因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0年20期

8 阮为文;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杨文凤;马维振;;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黄少兵;徐波;辜大庆;;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莹;问题学生污名经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英;中学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应对方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玲;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权海军;初中“问题学生”成因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袁莎;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对一名初中“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8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