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私学教育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7-04-21 09:18
本文关键词:汉代私学教育及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春秋晚期,随着西周“金字塔”式宗法制社会形态逐渐解体,教育也发生了剧变。原来由官府掌握的文化典籍和学术知识开始向民间普及,“学在官府”的局面由此被逐步打破。到了汉代,相对宽松的文教政策促使了私学教育的复苏。至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教育与入仕的结合,也使得社会各阶层读书的意愿更为强烈。在政府的提倡和鼓励下,私学教育蓬勃发展,并且在汉代官学还没有设立蒙学教育的情况下,私学承担了全社会蒙学教育的重任。东汉时期,私学规模逐渐庞大、数量增多,,从而容纳了众多求学者,其分布的广泛性也将教育普及到更广泛的地域。私学因其灵活的教育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机动的教育时间、设教地点,满足了各阶层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私学教育的发展,对汉代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不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大批知识分子网罗到政府机构中来,促使了官僚机构成员的不断更新,给当时的统治集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汉代 私学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4;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第一章 汉代私学教育发展的状况9-22
- 第一节 私学的产生与发展9-14
- 一、 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9-10
- 二、 先秦私学的发展概况10-12
- 三、 汉代私学的恢复与发展12-14
- 第二节 汉代私学的构成14-18
- 一、 蒙学教育14-15
- 二、 初读经书教育15-16
- 三、 专习经书教育16
- 四、 家世传授16-18
- 第三节 选士制度对私学促进18-22
- 一、 贤良方正19
- 二、 举孝廉19-20
- 三、 茂才20-21
- 四、 明经21-22
- 第二章 汉代私学的特点22-33
- 第一节 私学的学生来源广泛22-23
- 第二节 教师来自于社会各阶层23-26
- 一、 普通平民24
- 二、 地方豪族24
- 三、 官僚士大夫24-25
- 四、 世宦士族25-26
- 第三节 教学内容广泛26-29
- 一、 经学的教授27-28
- 二、 诸子之学与生产技能的传授28-29
- 第四节 办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29-33
- 一、 办学地点贴近民众29-30
- 二、 办学时间适应平民子弟入学30-31
- 三、 独特的教学方法31-33
- 第三章 汉代私学的作用与影响33-40
- 第一节 汉代私学的作用33-35
- 一、 汉代私学的贡献33-34
- 二、 汉代私学的弊端34-35
- 第二节 私学对社会的影响35-40
- 一、 促进人员流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35-36
- 二、 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36-38
- 三、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个人简历44-45
- 致谢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佳哲;忠孝伦理与西汉政治制度建设[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汉代私学教育及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200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