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经济地位和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状况,并探讨流动儿童自尊水平与家庭环境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方法采用梁耀坚修订的四维度父母教养方式问卷、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崔娜编制的学校适应量表和依据苏小林、申继亮等的量表编制的家庭经济地位问卷,对郑州市三所中学(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郊区公立学校)的61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 结果城市儿童在自尊总分(p0.01)和学校适应总分(p0.05)上均显著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母亲的冷漠拒绝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母亲(p0.05),流动儿童父亲在关怀(p0.05)和给予孩子自主性(p0.01)上显著低于城市儿童父亲,流动儿童的人力资本显著低于城市儿童(p0.01);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适应(p0.01)、父母教养方式(p0.05)和自尊水平(p0.01)显著好于郊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校适应的师生关系(p0.05)、常规适应(p0.05)维度,教养方式的母亲关怀维度(p0.05)、父亲关怀(p0.05)维度上三个年级间差异显著;学校适应方面男女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流动儿童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学校适应多数维度间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p0.05);自尊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中介效应的比例为20.06%,母亲教养方式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儿童的学校适应;自尊在父亲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中介效应的比例为22.12%,父亲教养方式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儿童的学校适应;自尊在人力资本和学校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流动儿童在自尊和学校适应及家庭环境方面差于城市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影响学校适应发展,也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学校适应。人力资本可以通过自尊影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
【关键词】:流动儿童 教养方式 经济地位 自尊 学校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3
- 1.1 问题提出10-11
-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假设11-13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2.3 研究假设12-13
- 2 文献综述13-21
- 2.1 有关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系统的研究13-15
- 2.1.1 环境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理论13
- 2.1.2 环境与个体发展互相作用的相关研究13-15
- 2.2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15-16
- 2.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及类型15
- 2.2.2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5-16
- 2.2.3 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6
- 2.3 儿童及青少年自尊的相关研究16-19
- 2.3.1 自尊的概念和分类16-17
- 2.3.2 自尊的特点17-18
- 2.3.3 自尊的影响因素18-19
- 2.3.4 流动儿童自尊的相关研究19
- 2.4 儿童及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研究19-21
- 2.4.1 学校适应的概念19-20
- 2.4.2 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20-21
- 3 研究设计21-25
- 3.1 研究对象的操作性定义21
- 3.1.1 城市流动儿童21
- 3.1.2 城市儿童21
- 3.1.3 学校适应21
- 3.1.4 经济地位(SES)21
- 3.2 被试取样21-22
- 3.3 研究工具22-24
- 3.3.1 家庭经济地位量表22-23
- 3.3.2 自尊问卷23
- 3.3.3 学校适应量表23
- 3.3.4 教养方式量表23-24
- 3.4 研究方法24
- 3.5 数据处理24-25
- 4 结果25-38
- 4.1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各变量的差异比较25-26
- 4.2 流动儿童各变量的差异比较26-32
- 4.2.1 不同学校间流动儿童各变量的差异比较26-27
- 4.2.2 不同年级流动儿童维度各变量的差异比较27
- 4.2.3 不同性别维度流动儿童各变量的差异比较27-28
- 4.2.4 不同经济地位下流动儿童各变量的差异比较28-31
- 4.2.5 流动时间维度各变量的差异比较31-32
- 4.3 流动儿童各变量相关分析32-33
- 4.3.1 流动儿童各变量维度间的相关分析32-33
- 4.4 流动儿童母亲教养方式、自尊与学校适应的的关系的路径分析33-38
- 4.4.1 母亲教养方式、人力资本、自尊对学校适应的路径分析34-36
- 4.4.2 父亲教养方式、人力资本、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分析36-38
- 5 讨论38-47
- 5.1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差异的比较及在不同变量维度的比较38-43
- 5.1.1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分析38-39
- 5.1.2 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流动、年级和学校维度上的差异分析39-40
- 5.1.3 自尊在是否流动、年级和学校维度上的差异分析40-42
- 5.1.4 学校适应在是否流动、年级和学校维度上的差异分析42-43
- 5.1.5 不同经济地位下流动儿童各变量的比较43
- 5.1.6 流动时间对儿童的影响43
- 5.2 流动儿童各变量的相关分析43-45
- 5.3 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的机制分析45-47
- 6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54
- 个人简历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继亮;;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发展与环境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10期
2 张巧明,张美峰;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3期
3 牛林晓;周永康;;家庭资本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王丽芳;学生的适应不良与学校的教育指导[J];天津教育;1994年12期
5 袁立新;张积家;苏小兰;;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9期
6 耿耀国;秦贝贝;夏丹;韩啸;;青少年世故性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7 程学超,谷传华;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8 黄宁;辛涛;栗晓霞;;儿童学校适应的分类及判定[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9 李晓巍;邹泓;金灿灿;柯锐;;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10 侯娟;邹泓;李晓巍;;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志星;邹泓;李晓巍;;流动还是留守:不同类型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玉奇;高中生父亲教养方式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张英蕾;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玉梅;父母教养方式与城乡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天凤;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卿再花;流动初中生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苏小林;长沙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凤娇;长沙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学校适应性与自尊相关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2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