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7:2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无聊”这一情绪体验在各类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面对充裕的闲暇时间,许多大学生或者整日无所事事,或者盲目追求刺激,缺乏自我追求,选择不适当的休闲活动,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鉴于此,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以及无聊感倾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应对无聊感的指导意见。研究采用Levenson编制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黄时华等编制的大学生无聊感问卷以及陈彦宏修订的休闲动机问卷对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304份有效问卷。考察了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以及独生与否的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的特点,考察了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以及无聊感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在该维度得分显著的高于女生。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内控性和约束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村镇的大学生在内控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而在约束性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2)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与认同规范、内在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机遇与认同规范、内在动机呈显著负相关,与无动机、外在规范呈显著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与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认同规范、内在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无聊感总分与内控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机遇、有势力的他人呈显著正相关;无聊感与无动机、外在规范呈显著正相关。 (3)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对无聊感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 (4)心理控制源中的机遇对无聊感存在着两条正向影响路径,即直接影响和以休闲动机中的无动机为中介来间接影响,其中直接影响是其主要的影响路径。 (5)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的他人对无聊感存在着两条正向影响路径,即直接影响和以休闲动机中的外在规范为中介来间接影响,其中直接影响为主要路径。
【关键词】:心理控制源 休闲动机 无聊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引言8-10
  • 2 文献综述10-22
  • 2.1 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综述10-14
  • 2.1.1 心理控制源的概念界定10
  • 2.1.2 心理控制源的理论基础10-12
  • 2.1.3 与心理控制源有关的研究12-14
  • 2.2 休闲动机的研究综述14-17
  • 2.2.1 动机与休闲动机的概念界定14
  • 2.2.2 休闲动机的理论基础14-15
  • 2.2.3 休闲动机的结构15-16
  • 2.2.4 与休闲动机有关的研究16-17
  • 2.3 无聊感的研究综述17-22
  • 2.3.1 无聊感的概念界定17-18
  • 2.3.2 无聊感的结构18
  • 2.3.3 与无聊感有关的研究18-22
  • 3 研究设计22-24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22
  • 3.2 研究对象22
  • 3.3 研究工具22-24
  • 3.3.1 大学生无聊感问卷22
  • 3.3.2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22-23
  • 3.3.3 休闲动机问卷23-24
  • 4 数据分析24-31
  • 4.1 描述性统计24
  • 4.2 差异性分析24-26
  • 4.2.1 心理控制源的差异性检验24-25
  • 4.2.2 休闲动机的差异性检验25
  • 4.2.3 无聊感的差异性检验25-26
  • 4.3 相关分析26-28
  • 4.3.1 心理控制源和休闲动机的相关分析26
  • 4.3.2 无聊感与休闲动机的相关分析26-27
  • 4.3.3 无聊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分析27-28
  • 4.4 回归分析28-29
  • 4.5 中介效应检验29-31
  • 5 讨论31-35
  • 5.1 对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差异性分析结果的讨论31-32
  • 5.2 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三者关系的讨论32-35
  • 6 结论与展望35-37
  • 6.1 结论35
  • 6.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35-37
  • 参考文献37-43
  • 附录43-46
  • 致谢46-47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良斌;;大学生休闲动机理论结构及其测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梁世钟;马蓉仙;;控制源、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我效能的影响[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宋晓燕;朱莉娟;秦建;栗玉波;;大学生焦虑、抑郁与无聊倾向的相关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德强;;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5 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6 王静波;;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邓瑶;;大学生自我和谐与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1期

8 陈德广;苗长虹;;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聚类研究——以河南省开封市居民的国内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6期

9 孙煜明;心理学的“控制点”理论评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10 苏家文,赵少雄;海南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琳;;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研究——论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阻碍因素、动机因素及其关系[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小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彦宏;大学生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邢心菊;初中生成就动机与心理控制源、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杨阳;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家长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曹姬娜;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反省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28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