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载道与学以成人:智能化时代教学价值的逻辑理路
发布时间:2021-10-10 11:11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亦使智能化引发的教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回应显得迫不容缓。该文以智能化时代的教学价值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人工智能作为基于效率至上的教学增能之"器"、智能化作为基于价值负荷的非中性的教学之"器"、智慧教学作为基于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教学为人之"器"的定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教学的内在规律出发,确立了智能化时代学以成人的教学价值之"道";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多维生命的内部联系及人的发展之"道"进行了解析。进而,提出了"器以载道"的观点,认为应以工具理性推动成人之道、以人文理性涵养多维生命、以价值理性激发成人活力、以伦理品性规约学以成人,以智能之"器"实现学以成人的教学价值之"道",使"器"与"道","技术"与"人"圆融一体,明晰了智能化时代器以载道与学以成人的教学价值的逻辑理路。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人工智能与智能化:教学之“器”
(一)人工智能:基于效率至上的教学增能之“器”
(二)智能化:基于价值负荷功能的非中性的教学之“器”
(三)智慧教学:基于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教学为人之“器”
二、学以成人:教学价值之“道”
(一)学以成人缘何为教学价值之“道”
(二)学以成“什么人”
(三)学以成人应彰显何种生命价值
三、器以载道:教学价值的逻辑理路
(一)工具理性:增能之“器”助推成人之道
(二)人文理性:为人之“器”涵养多维生命
(三)价值理性:自然生命的原始冲动激发成人活力
(四)伦理品性:非中性之“器”规约学以成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的教育价值:现象学的视角[J]. 叶浩生. 教育研究. 2019(10)
[2]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J]. 朱德全,许丽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9)
[3]智慧教学能力: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能力向度[J]. 杨鑫,解月光. 教育研究. 2019(08)
[4]任重道远: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困境与突破[J]. 郑勤华,熊潞颖,胡丹妮. 开放教育研究. 2019(04)
[5]人工智能视野下的教学重构[J]. 于泽元,邹静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04)
[6]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J]. 韩水法.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6)
[7]“人工智能+教育”:居间的构成性存在[J]. 宁虹,赖力敏. 教育研究. 2019(06)
[8]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J]. 宋灵青,许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6)
[9]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J]. 王鉴,王文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10]理解技术的不同维度——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技术观[J]. 乔天宇,涂真,孙朔晗. 科学与社会. 2018(04)
本文编号:3428260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人工智能与智能化:教学之“器”
(一)人工智能:基于效率至上的教学增能之“器”
(二)智能化:基于价值负荷功能的非中性的教学之“器”
(三)智慧教学:基于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教学为人之“器”
二、学以成人:教学价值之“道”
(一)学以成人缘何为教学价值之“道”
(二)学以成“什么人”
(三)学以成人应彰显何种生命价值
三、器以载道:教学价值的逻辑理路
(一)工具理性:增能之“器”助推成人之道
(二)人文理性:为人之“器”涵养多维生命
(三)价值理性:自然生命的原始冲动激发成人活力
(四)伦理品性:非中性之“器”规约学以成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的教育价值:现象学的视角[J]. 叶浩生. 教育研究. 2019(10)
[2]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J]. 朱德全,许丽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9)
[3]智慧教学能力: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能力向度[J]. 杨鑫,解月光. 教育研究. 2019(08)
[4]任重道远: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困境与突破[J]. 郑勤华,熊潞颖,胡丹妮. 开放教育研究. 2019(04)
[5]人工智能视野下的教学重构[J]. 于泽元,邹静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04)
[6]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J]. 韩水法.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6)
[7]“人工智能+教育”:居间的构成性存在[J]. 宁虹,赖力敏. 教育研究. 2019(06)
[8]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J]. 宋灵青,许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6)
[9]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J]. 王鉴,王文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10]理解技术的不同维度——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技术观[J]. 乔天宇,涂真,孙朔晗. 科学与社会. 2018(04)
本文编号:3428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4282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