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自尊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自尊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很多学生在面对有可能失败的学业情景时会选择不再努力或者为成功制造一些人为的障碍,以此来保护自尊或者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我们通常将这种自我妨碍策略划分为陈述式自我妨碍和行动式自我妨碍。很多研究证实了自我妨碍受到自尊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角度探讨自尊水平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进行自我妨碍;有人认为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都可能选择自我妨碍,但他们的动机不同。而关于内隐自尊,研究者认为内隐自尊越高,越能抵御或缓冲外界环境对自尊的威胁,自我妨碍倾向越低。但是在不同的自尊结构(高外显高内隐、高外显低内隐、低外显高内隐、低外显低内隐)的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却没有涉及,自尊结构的一致性对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是否存在某种影响关系,却无人问津。 作为城市二代移民,流动儿童在适应城市生活,尤其是学校生活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新挑战,很多学者研究得出流动给流动儿童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比如,流动儿童体验到的压力更大、受到的歧视和排斥更多,拥有更低的自我价值感、比城市儿童拥有更低的自尊水平和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流动儿童自尊与学业自我妨碍的特点,并探讨自尊结构对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以期探索自我妨碍的发生机制,了解流动儿童自尊和学业自我妨碍的发展现状,从而为提高流动儿童自尊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并帮助其更好适应城市学习生活提供支持。 本研究选择数学题目作为实验背景,制造一种让学生感到不能成功注定失败的情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难度,以选择的难度作为衡量其学业自我妨碍高低的指标。无论学生进行怎样的选择,题目的出现的顺序是固定的。通过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自尊量表测量它们的内外自尊情况,并分析不同自尊水平、不同自尊组合类别以及自尊结构一致性对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发现: 1.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学业自我妨碍上的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得分高于城市儿童的学业自我妨碍得分。 2.中学生内隐自尊效应显著,且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没有显著相关,二者是独立的不同结构。 3.流动儿童的外显自尊显著的高于城市儿童;而在内隐自尊上并无显著差异。 4.外显自尊与学业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外显自尊越高,越容易出现学业自我妨碍。 5.自尊结构类别与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相关,脆弱高自尊(外显自尊高、内隐自尊低)学业自我妨碍得分最高,而不一致低自尊(外显自尊低、内隐自尊高)学业自我妨碍得分最低。 6.自尊结构一致性与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自尊结构一致性能显著预测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而对于城市儿童而言,自尊结构的一致性与学业自我妨碍并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流动儿童 自我妨碍 自尊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问题提出9-11
- 2 研究背景与问题11-19
- 2.1 自我妨碍的概述11-12
- 2.2 学业自我妨碍研究12-13
- 2.3 自尊与自我妨碍13-15
- 2.3.1 外显自尊与自我妨碍13-14
- 2.3.2 内隐自尊与自我妨碍14-15
- 2.4 流动儿童自尊15-16
- 2.5 自我妨碍的测量16-17
- 2.6 目前研究不足17-19
- 3 研究意义19-21
- 3.1 理论意义19
- 3.2 实践意义19-21
- 4 研究设计21-23
- 4.1 研究目的21
- 4.2 研究对象21
- 4.3 研究方法21
- 4.4 研究假设21
- 4.5 研究流程21-23
- 5 研究一 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的特点23-27
- 5.1 研究目的23
- 5.2 研究方法23-24
- 5.2.1 研究对象23
- 5.2.2 测验材料23-24
- 5.2.3 研究程序24
- 5.3 研究结果24-25
- 5.3.1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学业自我妨碍得分差异研究24-25
- 5.3.2 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在年级和性别的差异25
- 5.4 小结25-27
- 6 研究二 流动儿童内外自尊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27-33
- 6.1 研究目的27
- 6.2 研究方法27-29
- 6.2.1 研究对象27
- 6.2.2 研究工具27-28
- 6.2.3 研究程序28-29
- 6.3 研究结果29-31
- 6.3.1 内隐自尊效应及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29-30
- 6.3.2 流动儿童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特点30
- 6.3.3 内外自尊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30-31
- 6.4 小结31-33
- 7 研究三 流动儿童自尊结构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研究33-39
- 7.1 研究目的33
- 7.3 研究程序33-36
- 7.3.2 自尊结构对不同性别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34-36
- 7.3.3 自尊结构的一致性对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36
- 7.4 小结36-39
- 8 讨论39-43
- 8.1 流动儿童自我妨碍特点39-40
- 8.1.1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学业自我妨碍的差异39
- 8.1.2 流动儿童学业自我妨碍的性别差异39-40
- 8.2 流动儿童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特点40
- 8.3 流动儿童自尊水平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40-41
- 8.4 流动儿童自尊结构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41-43
- 9 结论43-45
- 10 不足与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3
- 附录53-57
- 后记57-59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自尊及其稳定性和保护作用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陈书崇;;大学生自尊与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刘晖;;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1期
4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教育探究;2006年02期
5 吕勇;王钰;;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晓东,袁冬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7 耿晓伟,郑全全;中国文化中自尊结构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8 沈烈敏;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等策略及相关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9 沈烈敏;;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策略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10 李小青;邹泓;王瑞敏;窦东徽;;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芦朝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自尊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