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公共空间意识:公民教育的必要基点
本文关键词:培育公共空间意识:公民教育的必要基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空间意识是一种公民意识,但不是一种简单的公民意识,而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意识,它直接影响到国人公共品质的培养,它是深入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基点。因此,实施公民教育需要注重培养个体的公共空间意识。为了成功践行以培育公共空间意识为基点的学校公民教育,我们需要区分公私空间,确保个体的私人空间免受任何不正当的侵犯,确保公共空间能够向所有学生开放,使每个参与者的权利都得到平等尊重,重视个体主体参与性和主体间性品质的培养,重视培育个体的公共理性。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杭州市东城实验学校;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公民教育 公共空间意识教育
【基金】:杭州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教师的公民教育能力及形成机制研究”(B12JY05Q)
【分类号】:G417
【正文快照】: 在中国,我们很容易见到如下现象:穿着睡衣上街,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闯红灯,漠视网络上的公共言论而沉迷于明星琐事等。这些民众之所以如此,与他们不明白何谓公共空间,不明晰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区分是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意识不到公共空间和私人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家琪;;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中的公德问题[J];传承;2012年03期
2 任嫦勤;曾辉;李明;;公共意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基点[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业苗;;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传统伦理支持——以L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李勇;;公民宪法义务与相关概念的关系[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4 潘修华;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建设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胡微微;;中国行政改革借鉴西方行政理论的约束性分析——兼论现阶段中国行政改革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须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伦理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朱彩霞;;试析公民意识概念之维[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9 霍雪辉;;试析“两课”教学中公民主体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0年07期
10 曾水英;;大众传媒:公共领域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关于公共领域构建过程中大众传媒公共责任的理性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熳;;公共知识分子言论对媒介议题属性设置的影响——以王斌余事件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徐桂权;王锦东;;“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金武刚;;博士生人文精神群体性缺失与学术制度修正——基于博士学位论文“致谢”的内容分析[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徐国民;;论社会分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6 任映红;;宗教对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温州 A 村案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居扬;;业主维权和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基于对社区纠纷的一项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颜杰坤;;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陆明远;;公益与效率: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梁栋;当代中国政府执行力的责任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小洪;我国网络公共领域规制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振强;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敬甫;《人民日报》与《南方周末》建构教改公共议题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张万鹏;30年代初期自由知识分子抗日救亡主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萍;共和中的公民德性[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赵雅量;;教育中的仪式:演示、模仿、跨文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3 魏波;才立琴;;作为教化与解放相统一的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4 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J];读书;2007年06期
5 刘铁芳;试论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胡玉鸿;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兼论法学中“类型”的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金生
本文编号:436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