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编班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追踪研究
本文关键词:混龄编班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追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采用短期追踪(以半年为时间间隔)考察了编班形式对124名中、小班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具体认知指标(空间知觉、形状辨认)和抽象认知指标(特征分类、数概念)上,混龄班幼儿的表现显著好于同龄班;在具体认知指标(形状辨认、植物命名)和抽象认知指标(时间知觉、数概念)上,幼儿在时间点2上的表现显著好于时间点1;在具体认知指标(形状辨认、动物认知和植物命名)和抽象认知指标(数概念)上,中班幼儿的表现显著好于小班.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混龄编班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
【关键词】: 幼儿 认知 混龄编班 追踪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407) 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基金(09YJCXLX023) 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PHR201007109)的联合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认知(cognition)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获得和使用信息的过程[1].它包括具体认知和抽象认知两个方面.具体认知是由客观物质的刺激所直接引起的,是认知的起点;抽象认知以具体认知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柳泉;幼儿图形认知的发展与教育[J];家庭教育;2004年10期
2 张玉萍;苏彦捷;;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3 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4 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年03期
6 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焦丽梅;图形形状对4-7岁儿童大小知觉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3 龚顺梅;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俊超;张卫民;;混龄教育与农村幼儿园组织形式的变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董玉;;浅谈混龄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才智;2012年02期
4 马鹰;张心怡;;跨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究与思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梁奇;彭海蕾;;幼儿园混龄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华章;2009年04期
7 杨焕兰;;中德幼儿园教育之比较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6期
8 李玉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7期
9 宋艳梅;;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华章;2012年24期
10 王异芳;苏彦捷;;混龄编班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玉兰;;自闭症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特征的观察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娟;混龄教育中幼儿同伴冲突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莉;3-5岁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成洁萍;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敖妮娜;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幼儿同伴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于小盼;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左本琴;3-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红艳;混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吟;混龄教育过程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娟;4-6岁幼儿心理理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儿童社会化研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邹泓;社会技能训练与儿童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万晶晶;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曾守锤,吴华清;论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3期
6 袁晓平;;幼儿侵犯行为的心理成因与对策[J];父母必读;1994年05期
7 张弘;混龄编班"活动课尝试[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年01期
8 张元;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的编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夏扉;重视同伴交往 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10 何影仪;混龄分班——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年S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俞晖;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艳,张大均;5岁儿童探究行为与教师态度关系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2 陈宋义;仲越;;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6期
3 陈春丽;;电视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J];甘肃科技;2008年08期
4 程黎;刘正奎;施建农;;练习对不同智力水平儿童信息加工速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5 杜春霞;;家庭环境与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2010年30期
6 楼必生;将读书法引进幼儿故事欣赏教学的实验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7 侯岩,叶平枝;学前儿童空间认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02期
8 刘彤冉;施建农;;儿童视觉搜索的速度-正确率平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9 姚燕滨;;解析儿童恐怖症[J];启蒙(3-7岁);2008年04期
10 杨兴国;刘婧;;老师,我也会安慰人——浅谈幼儿安慰行为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雨晴;陈英和;肖兴荣;;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鞠恩霞;李红;;青少年大脑发展研究新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凤环;;如何避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伤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周方;朴菊;;幼儿园的感觉统合教育与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清;王晓辰;程利国;;幼儿攻击性行为装扮游戏矫正的多基线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郑琳娜;张奇;;儿童数量关系认知能力的发生[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杨莉;;浅谈爱的教育与心理健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9 张玉芬;;浅谈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唐丹;王大华;申继亮;;中国城市老人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玉山县保育院 黄龙军;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N];上饶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丽敏;关注孩子心理问题 成就健康美满人生[N];抚顺日报;2007年
3 郭婷婷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情绪复杂性与身心健康:情绪觉察的重要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王玉林;孩子自卑谁之过[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梁剑芳;校园血案频发与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冲突[N];健康报;2005年
6 小尘;如果孩子遇事爱退缩……[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记者 周颖;全班只有我是男生很孤独[N];广州日报;2006年
8 主任医师 玉华;儿童不合群 原因有三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陈福新;过分内向是心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柯进;自闭症儿童:什么样的未来可以期待[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芳;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母婴依恋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董光恒;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韦雪艳;基于交互作用的民营企业家压力应对策略与倦怠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党彩萍;以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一般智力的结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婕;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明;3-5岁幼儿气质类型与延迟满足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任之;大学生在不确定情景下的析取推理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齐璐;3~5岁幼儿创造性人格的结构、发展特点与类型[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成莉;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家长内隐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王皓;3-6岁幼儿宽恕倾向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军;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多元智力倾向性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童莹;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诸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周丽华;游戏情境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芳;4-5岁儿童合作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冯桃;幼儿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认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混龄编班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追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5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