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7-07-03 21:1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归因方式 归因灵活性 心理健康 横断面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山东省某大学279名在读大学生,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乐观量表(LOT-R)及归因方式问卷(ASQ)对心理健康状况、归因方式及灵活性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ASQ的正性事件普遍维度和负性事件的内外维度上以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正性事件内外维度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r=-0.42~-0.14,P0.05或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0.31,P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呈正相关(r=0.38、0.26、0.33,均P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呈负相关(r=-0.17、-0.29,均P0.01)。回归分析表明,正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相关(β=-1.42,P0.05),归因灵活性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6.12、-5.49、-1.84、2.49、1.67;P0.05或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4.72、3.09、2.63、-1.45、-1.17;P0.01)。结论: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倾向于把正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和持久的、把负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正性情绪,有着较高的乐观水平;归因灵活性得分低的个体抑郁、焦虑情绪较高,正性情绪、乐观度水平较低。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大学生 归因方式 归因灵活性 心理健康 横断面调查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即为归因方式[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别人的行为找原因,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雨新,王燕;归因方式和抑郁[J];心理学报;1989年02期

2 王纯;张宁;;归因方式问卷的初步修订[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3 魏立莹,赵介城,巫善勤;抑郁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4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1期

5 张彩霞;;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斐;;大学生体貌自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黄车白;抑郁与负性自动思维关系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丁晶;丁玲;;高职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胡胜利;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5 康廷虎;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6 李奕慧;唐宏;;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认知差异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宋三女;马惠霞;;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马甜语;;当代心理学关于乐观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9 毛艳;李振林;;师范大学生成败归因特点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10 潘发达;;情绪归因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福军;王晖;施昕强;;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宫本宏;潘燕燕;何金彩;蒋索;;护理本科女生人际归因风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程度自我评价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大涛;严晓霞;;大学生归因风格、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7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图农;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裕;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超;难度知觉、归因方式与成败经验对能力自我知觉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晓静;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解释偏向[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孟婧;抑郁症恢复期患者自信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高凤焕;文化启动对大学生学业归因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巫英慧;大学生归因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晓燕;高海拔地区军人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卢青,马长青;归因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曹新美,郭德俊;大学生对考试的认识与抑郁和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盛红宇;合肥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2年01期

4 王蕾;老年神经症SCL-90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5 刘连龙;西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6 黄军伟;庄丽;;归因理论在大学生职业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07年04期

7 魏希芬;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8 李媛;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理论与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2期

9 孙煜明,雨田;策略原因在归因模式中的作用试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王敏,刘国秋,李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玲艳;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9期

2 薛平;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4期

3 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王美琐;李兴余;;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03期

5 余丹;;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刘娟妮;;浅析趣味田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年08期

7 郝霞;;幽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8 张永红;;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原则性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1期

9 梁采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9期

10 唐玉忠;燕晋峰;;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谢畅;;从高校辅导员角度谈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心理健康[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福军;王晖;施昕强;;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纪宏;;性教育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张宏如;陈锡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杨莉;胡竹菁;;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徐晓波;;大学生害羞的现况与应对策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建中;马喜亭;赵新;;军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华;两成大学生 心理需“跨栏”[N];温州日报;2005年

2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3 王 晖;大学生你的心理健康吗?[N];河南日报;2004年

4 刘琼 朱玲枫;大学生,您的心理健康吗?[N];扬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徐敏;大学生担任“心灵观察员”[N];解放日报;2006年

6 缪海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期待更多关注[N];无锡日报;2005年

7 苏福;吉林边防总队医院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淮工500心理委员解“心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高虹 季帅;扬州多渠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丹;政协委员呼吁:学校教育莫忘“心理健康”课[N];榆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陈妙;台湾地区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现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许维素;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原永滨;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分析与思想政治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林琴;大学生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7 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8 严晓静;个人特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萍;湖南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军;大学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归因方式 归因灵活性 心理健康 横断面调查




本文编号:515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15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