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的“公共交往”与公民品质的培育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中的“公共交往”与公民品质的培育
【摘要】:公民教育不可能依赖孤立的、自私自利的交往生活来实现,而是要依靠以公共伦理为规约的公共交往生活来培育公民品质。公共交往具有独特的内涵,它是一种对话协商性、公共理性以及公益性的交往实践活动,它超越私人交往的情感性、特殊性以及私益性等特征。公共交往可以为学生公民品质的成长提供一个更为有效的生活空间和交往平台;公民教育可以通过公共对话、公共协商、公共参与和公共治理等交往实践的整体建构,来促进公民德性、公民理性、公民行动能力以及公民的民主精神的发展,最终实现培育健全的公民品质的目标。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公共交往 公民品质 公民教育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编号:EEA11034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参与式公民学习与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编号:C-c/2011/01/4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公民教育不仅要进行公民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空间平台,通过公共性的交往实践来陶冶和培育学生的公民品质。显然,公民教育不可能通过孤立的、自私自利的交往来达到培养公民的目标,而只能通过公共性的交往生活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公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世伟;黄崴;;参与式公民学习——香港公民教育政策的新动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牛国卫;郭卿;;《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屠振宇;;隐私权概念何以必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杨明;;“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杨明;;“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4 陈春萍;叶幸男;;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文明建设[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贾英健;;公共性、公共价值与公共精神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董军;杨萍;;本体思维的伦理转型与生态价值观之确立[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大飞;大连金石滩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奥骓·奥斯勒;侯·斯塔克;檀传宝;;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J];中国德育;2006年12期
2 冯周卓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付泉平;公民权责教育:英国公民教育的新动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4期
3 蒋一之;英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变革与现状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民教育研究笔谈[J];学术研究;1996年08期
2 师海玲;公民教育——美国兴国之本[J];团结;1998年06期
3 李庶泉;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冯宇红;论公民教育[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5 刘国华;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年03期
6 林亚芳;英国的公民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0期
7 洪明,许明;国际视野中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成因[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胡艳蓓;从发展阶段理论谈公民教育的实施[J];教育评论;2002年05期
9 陈鸿莹;英国公民教育简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10 蓝维;公民教育的现代崛起与现时代特征[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俭;;从信息到形式:通过传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学变得更出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宜海;;谈学校公民教育[A];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建茹;;新加坡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中国大陆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洪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历程考察[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7 洪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历程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胡少伟;;香港回归前后的国民教育[A];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瑾;徐贲:中国应进入公民教育时代[N];中国经营报;2009年
2 高剑;公民教育助力公民社会的成长[N];东莞日报;2009年
3 利港镇 魏锋;让公民教育在幸福江阴建设中彰显[N];江阴日报;2010年
4 关娇萱;南京下关区:教育界与法律界合作推进公民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韩震;公民教育促进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冯琳;公民教育在美国[N];光明日报;2004年
7 郑可君 云南师范大学;国外如何培养小公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郑可君 云南师范大学;国外如何培养小公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郑可君 云南师范大学;国外如何培养小公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郑可君 云南师范大学;国外如何培养小公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明玉;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孔锴;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8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雯;1865-1939年美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鹏燕;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演进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邢明丽;青少年公民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钦腾;未竟的启蒙:中国早期公民教育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林;新加坡公民教育研究与启示[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6 文静;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第二次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康夏飞;二战以来美国公民教育演变与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尚祯;美国联邦化时期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智毅;美国青年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越;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1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2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