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的关系:华人成就动机与华人多元自尊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13 20:1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的关系:华人成就动机与华人多元自尊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孝道认知 华人成就动机 华人多元自尊 生命意义 大学生


【摘要】: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生命无意义感、自闭、自残、吸毒、伤害他人、自杀等“生命困顿”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观点,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他们开始寻找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身心发展时期。因此,解决生命意义问题成为大学阶段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拟从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出发,寻找增强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可能途径。本研究拟分别以具有本土心理特色的华人成就动机和华人多元自尊为中介,建构中介模型来探索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孝道认知量表、华人成就动机量表、华人多元自尊量表及生命意义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来自武汉的5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孝道得分有下降趋势;大学文科生的护亲荣亲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大学女生的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有所增强但无显著的年级差异;文科生生命意义体验最强,并且其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理科生、医科生。 (2)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逐渐减弱,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逐渐增强;女生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强于男生;大一学生个人能力与独立自尊高于大三学生,人际关系与人缘自尊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学男生个人能力与独立自尊高于女生,女生社会认同与道德自尊高于男生。 (3)孝道认知、华人成就动机和生命意义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孝道认知、华人多元自尊和生命意义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 (4)直接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孝道认知对生命意义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孝道认知对生命意义的直接效应显著,华人成就动机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华人成就动机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孝道认知对生命意义的直接效应显著,华人多元自尊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华人多元自尊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综合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应当在高校中适度开展孝道教育,高校孝道教育的开展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提升个体的多元自尊,最终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
【关键词】:孝道认知 华人成就动机 华人多元自尊 生命意义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1
  • 2 文献综述11-21
  • 2.1 关于孝道的研究11-14
  • 2.1.1 孝道的概念11
  • 2.1.2 国内外有关孝道的研究11-12
  • 2.1.3 孝道中的生命意识12-14
  • 2.2 关于生命意义的研究14-17
  • 2.2.1 生命意义的内涵14
  • 2.2.2 生命意义的理论取向14-16
  • 2.2.3 生命意义的测量16-17
  • 2.3 关于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的关系17
  • 2.4 关于孝道认知、华人成就动机与生命意义的关系17-19
  • 2.5 关于孝道认知、华人多元自尊与生命意义的关系19-21
  • 3 研究设计21-24
  • 3.1 研究总体设计与假设21
  • 3.2 研究方法与思路21
  • 3.3 研究对象21-22
  • 3.4 研究工具22-23
  • 3.4.1 生命意义问卷22
  • 3.4.2 孝道认知量表22-23
  • 3.4.3 华人多元自尊量表23
  • 3.4.4 华人成就动机量表23
  • 3.5 数据处理23-24
  • 4 研究结果24-42
  • 4.1 孝道认知的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24-27
  • 4.1.1 孝道认知在不同年级上的描述性分析24
  • 4.1.2 孝道认知在不同性别上的描述性分析24-25
  • 4.1.3 孝道认知在不同专业上的描述性分析25
  • 4.1.4 孝道认知的差异性分析25-27
  • 4.2 生命意义的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27-29
  • 4.2.1 生命意义在不同年级上的描述性分析27
  • 4.2.2 生命意义在不同性别上的描述性分析27-28
  • 4.2.3 生命意义在不同专业上的描述性分析28
  • 4.2.4 生命意义的差异性分析28-29
  • 4.3 华人多元自尊的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29-32
  • 4.3.1 华人多元自尊在不同年级上的描述性分析29-30
  • 4.3.2 华人多元自尊在不同性别上的描述性分析30
  • 4.3.3 华人多元自尊在不同专业上的描述性分析30-31
  • 4.3.4 华人多元自尊的差异性分析31-32
  • 4.4 华人成就动机的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32-34
  • 4.4.1 华人成就动机在不同年级上的描述性分析32-33
  • 4.4.2 华人成就动机在不同性别上的描述性分析33
  • 4.4.3 华人成就动机在不同专业上的描述性分析33-34
  • 4.4.4 华人成就动机的差异性分析34
  • 4.5 孝道认知、华人成就动机与生命意义的关系分析34-39
  • 4.5.1 孝道认知、华人成就动机与生命意义的相关分析34-35
  • 4.5.2 直接效应检验35-36
  • 4.5.3 孝道认知、华人成就动机与生命意义的中介模型36-39
  • 4.6 孝道认知、华人多元自尊与生命意义的关系分析39-42
  • 4.6.1 孝道认知、华人多元自尊与生命意义的相关分析39-40
  • 4.6.2 孝道认知、华人多元自尊与生命意义的中介模型40-42
  • 5. 讨论42-47
  • 5.1 大学生孝道认知的人口学变量差异42
  • 5.2 大学生生命意义的人口学变量差异42-43
  • 5.3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人口学变量差异43
  • 5.4 大学生多元自尊的人口学变量差异43-44
  • 5.5 大学生孝道认知对生命意义的直接效应44-45
  • 5.6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的关系:华人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45-46
  • 5.7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的关系:华人多元自尊的中介作用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玉英;米叶芳;;试论先秦儒家孝道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和谐家庭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金灿灿;邹泓;余益兵;;中学生孝道信念的特点及其与亲子依恋和人际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3 傅根跃,陈昌凯,胡优君;小学儿童集体主义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4 范丰慧;汪宏;黄希庭;史慧颖;夏凌翔;;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5 蔡华俭;;泛文化的自尊——基于中国大学生的研究证据[J];心理学报;2006年06期

6 张姝s,

本文编号:538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38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