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兼论适应性教育的后果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4 05:49

  本文关键词: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兼论适应性教育的后果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官学教育 适应性教育 科举制度


【摘要】:视教育为教化以适应政治需要,视程朱理学为知识来源以确立统一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以科举制度作为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功名利禄作为调动士子求学的激励因素,以文字狱实现对士人的彻底控制,是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这种教育在适应政治需要、维护统治秩序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却在应对社会变革并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弊端,致使近代以来的社会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适应性教育的这种后果,对重新认识教育及其规律乃至对今日教育改革不乏启示。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清代 官学教育 适应性教育 科举制度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从视野下移到步入现场:晚清官学教育活动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M501214)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课题批准号:DAA091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作为少数民族,满清统治者几乎继承了前朝所有有利于维护统治的措施并使其变本加厉。“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工商业难以发展,民众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之上,使中国长期处于农业文明阶段;“重道轻艺”,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将其排斥在正规的教育内容之外,不能形成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运用[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玺;鸦片战争与中外“平等”往来的交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史秋衡;构建高教管理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潘懋元高教管理思想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赵宗更;薛晓萍;刘兴国;;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与自主性——对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4 王小惠;;清末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形象——以明恩溥、何天爵以及麦高温为考察中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余承海;;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研究:10年的回顾与反思[J];成人教育;2009年09期

6 张维红,蒋林;不发达地区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马粼;晚清宗藩体制的终结对“洋人的朝廷”形成的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汤晓蒙;;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追寻[J];大学(学术版);2010年07期

9 王琪;;预测与预警:高等教育研究者的责任[J];大学(学术版);2010年07期

10 孙晓艳;;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以《变化中的中国人》为中心的考察[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4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8 高f^;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晓堂;清朝对外贸易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彭立峰;晚清财政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周建福;江西共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双悦;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视域下的大学自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晶;国际法视野下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效力及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龙飞;隐现二百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鹏;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陈婷婷;邓廷桢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江斐;清末民变与社会变迁(1902~1911年)[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吕彩云;晚清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之比较[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陆吉康;近代广西鸦片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日根;明清科举制度对民营教育的促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吕忠堂;;科举之废百年断想[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2期

3 刘维卿;;依据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4 刘巍;刘娇艳;;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期

5 胡燕琴;;新教师入职初期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6 胡燕琴;;初任教师的适应性教育[J];师资培训研究;2006年01期

7 谯利平;夏欣;;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启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阿米娜·热合木吐拉;;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科举制度与现代素质教育之比较[J];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9 秋风;;科举式教育之终结[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02期

10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萌芽与发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平;;唐代官学教育向私相授学的分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刘海峰;;“科举,非恶制也”——兼谈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金鱼为;;江苏的古代教育与人才培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罗小琼;;晚清“士绅”推动下的兴学热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叶翔;;应试教育长盛不衰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原因分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李华龙;;试谈吴汝纶与张裕钊教育思想的共同点[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沈婷;邓明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属热带非洲殖民地适应性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杨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种力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运来;国外是如何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N];北京日报;2002年

2 马雪青 赵粉梅;“减负”与“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首席记者 张馥郁;预防新生适应不良症 从暑期做起[N];盘锦日报;2006年

4 凤凰卫视主持人 梁文道;精英的机会还不够多[N];南方周末;2009年

5 吕云飞 河南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副教授;对南宋教育史的全面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宋宏雄;古人读书六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李爱铭邋彭薇;学生暑期实践,学校也该“备课”[N];解放日报;2008年

8 华中师大教育学院 高培华;孔门君子之“学”新探[N];光明日报;2010年

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整治考场作弊需出重拳[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刘学红;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中男;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氏银;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柳征;周代教育变化及其对士的影响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瑞;清末哈尔滨区域传统学务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型的研究(1861-1911)[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郑雪;宋朝建康府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茹;十六国北朝教育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世茹;明清书院教育管窥[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取勉;清代山东学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华;明代历史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小玮;中国古代学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少华;中国教育从以“学”为中心到以“教”为中心的转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8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48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