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绽放教育学的生命之花

发布时间:2017-10-10 04:02

  本文关键词: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绽放教育学的生命之花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主义 实用主义 生命主义 教育哲学


【摘要】: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是现代教育学的两种重要哲学取向。前者促进了教育学体系的结构化与科学化,有利于人类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把握与迁移。但由于其过于追求普遍真理,而有贬低个体的知觉与经验的倾向,导致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后者重视社会需要、价值与实践,但容易陷入利益、功用与绩效主义泥沼。二者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背离了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世界。生命主义将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局限,为教育、人,知识与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解释。其教育学学科立场在于:人的本质即生命的冲动、历史与境遇的绵延;知识是生命绵延的重要成果;社会化即是生命绵延的过程。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物理主义 实用主义 生命主义 教育哲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背景与肖像:乡村教师职业生涯状况及对策研究”(09YJA880035)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现代教育学,以笔者的理解,主要可以解读为物理主义的教育学与实用主义的教育学两种。用这两种思想透视教育学现状,可以拔开教育学的重重迷雾,澄清教育理论领域中的种种问题,为寻找教育学理论的哲学之根,提供了可能。一、物理主义的教育学物理主义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与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松林;聂英栋;;用生命哲学照亮教师:教师是什么[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姜勇;;论教师的精神成长——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章建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徽政治生态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秀敏;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顿新国;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夏素敏;试析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彭宇;;行政绩效管理的实用主义倾向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才华;;唯物辩证法对西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徐阿兵;;被平庸吞没的文学——从王安忆看“日常生活写作”的困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丁东宇;;试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经济学方法论[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岳宛璐;中学历史教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登科;非线性学习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天明,刘良斌,高志清;论教师生涯及专业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汪明帅;;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唐松林;聂英栋;;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模式选择:批判、创新与辩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4 唐松林;丁璐;;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5 张钦;休谟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性论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强华;狄尔泰历史哲学中的“生命”、“理解”和“意义”概念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7 唐松林;;公共性:乡村教师的一个重要属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8 舒志定;文化传统与教师专业化的实现[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9 王春燕;;教师:从职场专业发展走向生命关怀的个体成长——生命哲学视野下教师成长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6期

10 唐松林;;理想的寂灭与复燃:重新发现乡村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蒉益民;;知识论证与物理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

2 刘魁;当代物理主义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3 舒炜光;物理主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1期

4 刘魁;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困境及其根源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8期

5 蒉益民;;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J];学术月刊;2009年04期

6 田平;物理主义框架中的心和“心的理论”——当代心灵哲学本体和理论层次研究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高新民;;感受性质:新二元论的一个堡垒[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柳海涛;;新二元论对意识问题的处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林丹力;刘明海;;马尔科姆难题:心理因果性与还原性关系之争[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10 张卫国;;心理因果性与心灵理论的嬗变[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阳;;论现象概念——解析当前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的发展与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球;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打破二元论的谜咒[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婧;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视域下的知识论证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王明辉;物理主义应如何看待知识论证[D];西南大学;2014年

3 陈敬坤;怪人假设与可设想性论证[D];山西大学;2008年

4 檀沐延;跨越意识解释鸿沟的现象概念策略与无现象概念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04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04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6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