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不同情境中求助者求助方式与旁观者态度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9 21:23

  本文关键词:不同情境中求助者求助方式与旁观者态度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求助方式 旁观者态度 助人行为


【摘要】:乐于助人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在当前各类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却屡屡看到见死不救的现象,它是大众道德冷漠的典型写照亦或是个体责任背后无能为力的无奈之举,在对这些现象的阐发讨论中,在这些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了个人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并且其中有不少原因是我们难以克服的,但是事实是如果我们克服了的话,会对个体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巨大的积极意义,如若不然,就会阻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更有甚者会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正确认识目前社会中的这种现象,分析造成此现状的各方面原因,并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助人行为是以情境为依托,发生在情境中,而助人者、求助者和情境是这个情境中缺一不可的要素。本文从情境性质、旁观者态度以及求助者的求助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初中生助人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并且把性别和社会智力作为背景变量,试图考察他们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作者期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现状及原因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希望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使其对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处于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进而使他们能够学会彼此关怀、团结互助,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成为道德的强者,心里健康的强者。 本研究通过对求助者求助方式、有无旁观者及其态度以及情境性质的控制而设置真实情景,在情境中观察被试的行为,以期完成实验目的。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1)在一般情境下,没有旁观者的时候,在求助者采用口头求助的方式时,更多的被试会有助人倾向。 (2)求助者用口头方式求助时,积极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被试人数显著的多于在消极旁观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 (3)在一般情境中的被试助人人数与在紧急情境中的助人人数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在一般情景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高于在紧急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 (4)在求助者用口头方式求助时,在有旁观者和没有旁观者这两种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被试人数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5)社会智力高的被试在积极情境中的有助人行为的人数显著的多于在消极情境下的人数,社会智力低的被试在消极旁观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显著的多于在积极旁观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
【关键词】:初中生 求助方式 旁观者态度 助人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17
  • 1.1 概念的界定9
  • 1.2 助人行为研究范式9
  • 1.3 助人行为心理机制9-11
  • 1.4 助人行为影响因素研究11-17
  • 2 问题的提出17-19
  • 2.1 选题背景17
  • 2.2 以往研究的不足17-18
  • 2.3 研究意义18-19
  • 3 研究过程19-25
  • 3.1 研究目的19
  • 3.2 研究对象19
  • 3.3 研究方法19-20
  • 3.4 研究材料20-21
  • 3.5 研究假设21
  • 3.6 实验程序21-23
  • 3.7 计分方式23-24
  • 3.8 数据与统计24-25
  • 4 结果与分析25-31
  • 4.1 无旁观者时不同情境下求助方式不同时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5
  • 4.2 情境性质和求助方式以及旁观者态度不同时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5-26
  • 4.3 不同性别和求助方式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6-27
  • 4.4 不同性别和情境性质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7
  • 4.5 不同性别和有无旁观者情况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7-28
  • 4.6 不同求助方式与有无旁观者情况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8-29
  • 4.7 社会智力高低与有无旁观者情况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9
  • 4.8 社会智力高低与旁观者态度不同情况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29-31
  • 5 讨论31-37
  • 5.1 不同性质情境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分析31
  • 5.2 一般情境下旁观者态度不同时被试助人行为结果分析31-32
  • 5.3 求助者求助方式不同时被试助人行为的结果分析32
  • 5.4 性别与情境性质不同时被试助人行为结果分析32-33
  • 5.5 求助者求助方式不同与有无旁观者时被试助人行为结果分析33
  • 5.6 社会智力不同时被试助人行为结果分析33-37
  • 6 结论37-39
  • 6.1 不同情境性质下被试助人行为结果37
  • 6.2 旁观者态度不同时被试助人行为结果37
  • 6.3 求助方式不同与有无旁观者时被试助人结果37
  • 6.4 社会智力与旁观者态度不同时被试助人结果37-39
  • 7 研究局限与展望39-41
  • 7.1 研究方法的选择39
  • 7.2 计分方式的确定39
  • 7.3 样本代表性问题39-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45-49
  • 后记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_g,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王洋;;环境良好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3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刘在花,许燕;社会智力研究的理论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4期

5 张毅,李龙辉;社会智力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6 王美芳,陈会昌;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3期

7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归因与助人意愿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8 刘文,杨丽珠;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9 牛宙,陈会昌,王莉,张宏学;7岁儿童在助人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10 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111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1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