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我国地方课程发展研究30年

发布时间:2017-11-03 08:27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课程发展研究30年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论 地方课程


【摘要】:从1985年至2014年,我国地方课程走过了30年发展历程。其间,学界的理论探讨、政府的管理规范和教育实践的实施都在发展中渐臻完善。地方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必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地方课程的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梳理,试图对30年地方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作个归纳。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课程论 地方课程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地方课程的内涵与价值取向1982年,由顾明远、黄济主编的中等师范学校课本《教育学》在“教学大纲”的阐释中,就提出了增加地方性课程内容以补充当时国家统一课程教材的不足:“我国全国采用统一教材,但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编写出乡土教材或补充教材,用以丰富教学内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七萍;从全面发展学说谈加强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臧峰宇;;论西方政治哲学的思辨传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陈志军;洪坚;;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初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李宏,顾祥红,李晓颖;STS教育模式和工程教育改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张乃芳;;消费社会中人的异化及其“生产本位主义”根源[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7 李丹;;中国人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8 蒋建华;走向政策范式的课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9 袁贵仁,梁家峰;中西法律价值观比较的哲学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王华倬,郑沪娥;我国近代壬戌学制与体育课程的改革背景、特点及其历史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军;;“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的中国化表现形态[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宗年;;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敖木巴斯尔;;蒙古族自主创新教育研究的探索历程和发展趋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覃雪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促成学生自主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易鹏;;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D];南京大学;2014年

2 张晓飞;毛泽东在人民战争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徐益亮;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森,王宝玺;地方课程政策的本质及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2 麻晓春;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0期

3 熊昌萍;;浅析地方课程的特点[J];校长阅刊;2006年10期

4 杨宁燕;;地方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6年34期

5 成尚荣;;地方课程的特质与边界[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4期

6 李雪梅;;边少地区教师如何有效实施地方课程[J];林区教学;2013年02期

7 刘旭东;论地方课程及其开发[J];教育评论;2000年06期

8 赵志军;地方课程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3期

9 卓晴君,徐岩;关于地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4期

10 湖南省子课题组;湖南省地方课程开发研究报告[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玉红;;谈农村学校学生的地方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2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版编辑邋姜丽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欧群慧 罗吉华;地方课程建设在民族地区大有可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我们该怎样认识地方课程的地位及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怎样认识地方课程的内容和形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地方课程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李欣瑶 实习生 华夏;甘肃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N];甘肃日报;2009年

6 记者 宋兰兰 刘睿彻;武汉拟将生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N];长江日报;2013年

7 成尚荣;地方课程培养具有本土情怀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三级课程 三级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林霞;一本无用书 背了一学期[N];山西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改:重视开发校本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宝乐日;内蒙古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慧敏;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建虎;论新疆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谭娟晖;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姜丽静;地方课程刍论——对地方课程未来形态的文化学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隋鹏梅;农村地方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石珠;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洁;“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肖菊梅;论我国地方课程的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吕红日;西北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价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5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35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