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学习社群实践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学习社群实践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网络学习社群 自主学习 小组互动 学习效果
【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开展网络社群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认为这种创新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新西部》2014.32期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专业面临着传媒技术,媒介素养和学科知识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大学生对于新闻传播学知识的学习开始迎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培养出的新闻传播人才与实际人才需求有一定差距,规范化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文静;;构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2 张豪锋;李瑞萍;李名;;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诚;;基于校际网格的资源共享型教学模式改革——关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CRP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2期
2 梁海跃;;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教育;2012年19期
3 沙依甫加玛力·斯提;;QQ群在讨论式学习中的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3年03期
4 丁方;;《现代汉语》课程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S2期
5 王斌;;数字化教材在高校教学实施中的远景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15期
6 李海龙;贾利锋;;泛在学习的学习资源探微——以教育技术类网站的社会网络分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11期
7 余高辉;杨建梅;曾敏刚;;QQ群好友关系的复杂网络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豪锋;李海龙;;网络学习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魏登峰;田华;;Moodle网络课程的社会网络分析——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10 张红宇;王坚强;马华;;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多维特征聚类的学习小组划分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农村产业集群的在线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俞宣伊;我国C2C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及其演化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海燕;虚拟社区群体凝聚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昊;基于信任、涉入程度和感知风险的SNS用户参与行为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5 朱燕娟;在线实践共同体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李海龙;网络学习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遵峰;社区建设中网络交流工具的运用与管理[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许芯;隐喻设计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可用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谢园园;“教育技术”微博圈知识扩散网络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小宁;网络课程社群交互中的生态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张五红;;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选择、实施及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陈向东;方群;唐辉云;;Blog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研究——以“东行记”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王陆;马如霞;;意见领袖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张存刚,李明,陆德梅;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5 王同明;;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捷;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7 张豪锋;孙颖;;论网络学习中的意义交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海燕;高校网络教学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王发棠,韩晓惠,卢琦;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叶新东;邱峰;沈敏勇;;教育技术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8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0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