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效教师的吸引、发展与留任项目》(ADRETP)实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1 05:06

  本文关键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效教师的吸引、发展与留任项目》(ADRETP)实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OECD 教师队伍 有效教师 师资发展


【摘要】:构建稳定、有效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生学业成就、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和提升国家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所在。2002年,OECD从各成员国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构建“有效教师的吸引、发展与留任”问题的政策研究,试图通过政策干预的形式来影响教师这一主体,解决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够、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实现各成员国教育质量提升的目的。通过近十年来的实施与执行状况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研究以ADRETP所产生的背景作为切入点,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考察了ADRETP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成效,并选取多个国家作为分析对比的个案,从中思考在实施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政策举措,继而对ADRETP的价值特征、内容特征和实施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本研究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ADRETP产生的背景。该部分主要对ADRETP所出台的国际背景进行剖析。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国家综合国际竞争力是21世纪OECD成员国所共同追求的,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教师质量的关注成为OECD成员国的一种共识,并将提升教师质量视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此外,受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教育进入“一体化”进程,对于教师的自身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ADRETP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21世纪OECD各成员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师资短缺,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最后,ADRETP的产生还得益于OECD对于教师发展问题的积极推动。 第二部分:ADRETP的基本内容。该部分主要阐述ADRETP的基本内容体系。ADRETP的基本内容体系包括:“ADRETP的目标”、"ADRETP的设计”、"ADRETP的运出程序”和‘ADRETP实施方针”。ADRETP的总体目标是为各成员国的教育决策者提供教师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数据信息,协助他们制定和实施教师政策,从而提高各成员国的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OECD以成员国国家背景报告为基础,以严密的ADRETP的设计和运作程序为途径,对OECD成员国有效教师的吸引、发展与留任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了有效教师的吸引、发展与留任的实施方针。 第三部分:ADRETP的实施个案。该部分的目的在于更为微观的考察ADRETP在OECD各成员国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呈现各成员国有效教师的吸引、发展与留任策略的多样性。对此,本研究分别从吸引有效教师的政策、发展有效教师的政策和有效教师的留任政策三个维度来展开论述。并从参与ADRETP的25个成员国中选取具有影响力和成效良好的政策举措作为个案进行分析,以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ADRETP最具价值的政策举措信息。也为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多值得深入思考的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ADRETP的实施成效。此部分主要分析ADRETP在各成员国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在OECD成员国近10年来的ADRETP的执行与探索中,多数成员国构建了有效教师的吸引、发展与留任的政策体系,并且在各个环节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相对稳定、有效的教师队伍。这不仅强化了稳定、有效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而且直接缓解了OECD成员国所面临的师资短缺问题的严峻挑战。 第五部分:ADRETP的评价。此部分由ADRETP的价值特征、内容特征和实施特征共同构成。ADRETP的价值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优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这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最为核心的三个价值取向。内容上看,ADRETP具有开放合作性、系统整合性和明确引导性的特征。从实施方面来看,主要对其可行性和政策举措的多样性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ADRETP的启示。在客观呈现ADRETP的基本内容、实施案例、实施成效以及对其在价值、内容、实施方面的认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完善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政策建议,其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教师权益保障制;规范教师资格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增强一体化意识,构建有效教师教育体系;满足农村教师需求,提升农村教师留任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51;G5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教师法》对教师权益的保护及其存在的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管培俊;;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与展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郑婉;;法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屈书杰;;迈克尔·萨德勒比较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5 凡勇昆;邬志辉;;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战略新走向——“力争上游”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章跃一;;加拿大教师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8期

7 赵琳琳;谌启标;;德国吸引、发展和保持有效教师改革的新动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1期

8 陈梦迁;;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9 漆新贵;;终身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8年30期

10 李进忠;;英国的教师短缺危机及其应对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10期



本文编号:1209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09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