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同一性和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22:21
本文关键词: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同一性和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摘要】:在现今社会中,网络信息良莠参半,不良信息冲击着青少年思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青少年的道德生活出现内外不一的现象,这为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提出挑战。道德同一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测可以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卢文格的自我发展观和布雷西的道德动机理论是道德同一性思想的三个来源。对“道德同一性”的定义,国内和国外不同的学者经过讨论,一般认为是,对个人能够连续性地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并且和内在的道德理想相一致。学者们发现,父母亲的教养方式、自我和谐和自尊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影响。国内学者还研究了道德判断、道德行为、责任心、班级环境、网络游戏等等和道德同一性的关系,其成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但是在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关于道德同一性的研究还不多;人们的视线关注的多是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中职生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关于中职生道德同一性的文章在国内竟然鲜有研究。具体到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同一性、人际关系三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面,笔者就搜索不到相关文献。有些研究中职生的文章,在论述中使用的事例,脱离中职生现状,不符合中职生实际。因此本文着眼于中职生的真实情况,对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同一性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进行实际调查,力图找到影响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原因。 本研究从石家庄、邢台、承德三座城市中随机选择四所中职学校,向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进行问卷调查,收回954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95.4%。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万增奎修订的《道德同一性问卷(MIM)》、岳冬梅等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本文在调查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同一性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三个变量在性别、年级和班级性质上的差异,研究总结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研讨,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从人际关系现状来看,中职生在交际交友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在与人交谈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困扰,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方面困扰较少。整体来看中职生人际关系现状堪忧,综合人际关系方面无困扰或有较少困扰的只有48.74%,不足调查人数的一半,有较严重困扰的和很严重困扰的总数占到14.57%,应该引起关注。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在性别、年级和班级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中职生道德同一性水平低于国内其他学者对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研究的测量水平。不论从总体上,还是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班级性质方面,中职生内隐维度得分均高于外显维度得分。女生的道德同一性水平在总体上、内隐维度和外显维度方面均低于男生,这与国内学者研究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结果正好相反。中职生道德同一性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中职生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两个维度均高于常模,说明中职生的父亲和母亲表现为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 第四,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同一性和人际关系方面显著相关,并且道德同一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征;王岚;;大学生人际信任、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2 马向真;;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韩一凡;;浅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4 卢艳;;中职学生人际交往中不良问题的调查及矫正[J];才智;2012年24期
5 万增奎;;西方德育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道德同一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6 杨韶刚;万增奎;;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研究[J];教育导刊;2009年05期
7 黄河清;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J];教育评论;1998年02期
8 黄君;;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9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谈文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246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4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