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该文以交互作为探讨的经纬,分别从不同学习形式,即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再到移动学习,以及将来的泛在学习,来研究交互在教育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论基础和特征等。文章主要探讨在伴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未来教育领域中的交互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希望以此来展开对未来学习交互的探讨,引起研究者进一步的关注,并引发对未来教育改革的思考。
【作者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到上世纪出现的虚拟网络学习,再到近年来为大家所重视的移动学习,以及正在开始并在将来大有发展前景的泛在学习。课堂学习有上千年的历史,而虚拟学习、移动学习以及泛在学习的出现只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卫林;陈泷;曹晓晓;;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2 杨刚;徐晓东;;学习交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从课堂学习到e-Learning,m-Learning再到u-Learning[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yN;;论教育方法之适度惩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2 王宇环;;公共决策合法性证成——论复兴同意的审议民主之想象[J];长白学刊;2008年05期
3 刘胜梅;浅谈家庭道德教育和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养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巢卫平;;关于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方法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杨刚;;普适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交互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6 巢卫平;;试论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三维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7 王磊;张楠;;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J];硅谷;2009年06期
8 舒小昀;;英吉利民族绅士风度解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9 毛阁印;马延周;;数字化学习策略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36期
10 韦亚君;;浅谈语文移动教学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丹娟;詹建国;;体能优先教学法在短跑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小勇;维柯教育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6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莉;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屠火明;地方大学师德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欢;大连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秀娟;农村初中后进生成因与转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钟梦楠;S中学师生关系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琴林;卫生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物质环境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晶;美国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分析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琼;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妍;曾国藩写作教育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旭;初级中学生命教育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9 邱斌;伦理视阈中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彩华;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温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上)——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蒋发群;李锦涛;苏晓丽;叶剑;朱珍民;;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普适服务框架[J];计算机工程;2008年13期
3 徐光yP ,史元春 ,谢伟凯;普适计算[J];计算机学报;2003年09期
4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5 兰玉萍,王有升;论交往的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6 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3期
7 任友群;鲍贤清;王美;张海燕;;规范与交叉: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美国AERA2009年会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5期
8 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李馨;;日本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前沿——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yP平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9期
2 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3 黄国祯;王红云;方海光;林侑势;;认知风格对情境感知泛在学习成效的影响——以国小蝴蝶生态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4 马万锋;;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08年31期
5 胡乃香;;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6 马如宇;;影响移动学习用户使用态度的前置性和潜在性因素解析——基于扩展式科技接受模型的视点[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年10期
7 吴文涛;吕旭佳;张新明;;校园移动学习活动探究与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8 李莹;;M-learning:学习的未来[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9 李望秀;李华新;;移动学习的新视域──欧洲mGBL项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2期
10 李婧;;基于Twitter的移动学习趋势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萌;;云计算及其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应用初探[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熊晓波;付晓玲;;移动学习平台解决方案[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4 徐世同;庄严;梁爽;;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虚拟学习情境应用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王越;;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6 张珑;李海峰;马琳;;利用移动设备辅助汉语普通话发音学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7 白银;;国内教育技术媒体研究概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牛丽;陈珂;李金祥;;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学习环境构建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席传;国企要向江西移动学习[N];人民邮电;2005年
2 广州知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何沛如;移动学习的七大商业机遇[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记者 张建斌 马晓艳 实习生 杨冬琼;西藏移动学习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N];西藏日报;2009年
4 张朝营;水滴英语移动学习卡问世[N];消费日报;2008年
5 刘波;云南移动“移动学习”提高农村教育水平[N];人民邮电;2008年
6 通讯员 侯槟婕 记者 杨斌 宁新;黑龙江山东宁夏移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N];人民邮电;2001年
7 吴刚;学习变革核心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2年
8 程万里;福州移动学习贯彻《电信条例》[N];福建邮电报;2000年
9 尚明洲 方洁;广东手机学堂搭建移动学习平台[N];人民邮电;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昕;市场向左 应用向右[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薛庆吉;基于3G网络的移动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武荷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付雄;移动学习资源有偿服务的支付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孟昭鹏;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游义刚;电力市场均衡理论及演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敬坤;移动学习系统iPad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傅健;我国移动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10年
3 于肆洋;3G技术支持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前佳;移动学习在企业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友欣;手机移动学习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哲;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学生行为规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崔健;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李妍;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教师行为规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6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2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