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课程研究的再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学校课程研究的再研究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3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南京市69所学校开展的课程研究进行再研究,结果发现,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研究特点鲜明:其内容具有校本化的逻辑起点,其方式具有范式转型的意义,其目标具有明确发展价值,其意识具有本土文化自觉。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的问题意识不足、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不够以及研究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多为"嫁接"的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研究内容上聚焦有核心发展价值的问题、研究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研究取向上立足本土实际,提升课程研究的本质。
【作者单位】: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204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为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切实解决学校课程发展中的难题,2013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启动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旨在于区域层面上推动学校课程品质的提升。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子课题学校共有69所,其中,中学27所、小学33所、幼儿园9所。随着子课题研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兆栋;;新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关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覃章成;课程改革需为农村学生发展提供“第二种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3 方莹莹;陈柏华;;课程与文化:从分离走向融合——从皮革马利翁与伽拉特亚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6期
4 李群;;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段俊霞,靳玉乐;作为质性研究之学生日志的理念与功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1期
6 樊亚峤;靳玉乐;;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转变的文化阻滞及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7 李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竞争力超强课堂[J];神州;2012年18期
8 田正平;刘徽;;课程理论研究六十年——基于概念史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1期
9 段俊霞;教师作为研究者背景下的学生日志[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4期
10 李玲;;现代范式、后现代范式课程观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牧华,靳玉乐;生态主义课程研究范式刍议[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4期
2 李如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3 庄西真;“接轨”还是“拿来”:教育学本土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4 崔允o7;新课程“新”在何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9期
5 余小茅;;论我国的课程愿景[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3期
6 郝德永,李泽宇;论课程研制方法论探究中的茧式多元化现象[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7 郝德永;文化性的缺失——论课程的文化锁定逻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8 靳玉乐,李殿森;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J];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9 张绍宏;三个世界与三种辩证法——兼论未来学的方法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靳玉乐;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J];校长阅刊;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启亮;走进“田野”:课程研究理论化趋向的改造[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11期
2 马云鹏,吕立杰;近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佐藤学;钟启泉;;课程研究与教师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9期
4 汪霞;现代课程研究及其方法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5 周文和;“不能”还是“不为”——对中小学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6 袁宗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3期
7 石艳;;课程研究中的社会史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2期
8 魏成;;如何确定课程研究的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1期
9 张芙蓉;李远蓉;徐秋云;吴梅;;课程研究多维谐同模式建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高天明;;课程研究的范式:本土化与中国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姜美芬;;“0-3岁婴幼儿智力智慧培育的课程”模式探寻[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国安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微课程研究策略的思考[N];中国教师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黑龙江 王锐;网上谈课改[N];电脑报;2003年
4 潘玉娇;南京基础教育“秋收”盘点[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鹏辉;当代美国课程研究范式的转型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常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领悟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未然;高中数学与其他理科整合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田;陕甘宁边区学校教育课程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2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3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