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云的电子书包设计与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 电子书包 教育云 移动设备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阐述电子书包内涵及其与教育云关系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电子书包的系统设计要素,探讨了电子书包的应用机制,并从教育资源及应用服务云、网络支持、电子书包功能、用户群四个方面构建了相关的实践案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and its relation with educational clou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stem design elements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and supports it from educational resources, application service cloud and network. Electronic schoolbag function, user group fou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practice cases.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2400450460)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近年来,无线网络环境及云端服务模式愈发成熟,各类智能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加之App应用程序日渐丰富,给予了电子书包新的发展契机.电子书包,顾名思义,即利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形成资源丰富、灵活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替代传统的书包,以促进学生愉快、轻松及有效的学习.新媒体联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陈娜;;未来五年影响教育的趋势、挑战和技术——关于《2011 Horizon年度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3 余云涛;;全国信标委“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成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12期
4 郁晓华;祝智庭;;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6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胡卫星;张婷;;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12期
8 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恩龙;;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如何应对电子书包的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3期
2 龚朝花;陈桄;黄荣怀;;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4 郁晓华;祝智庭;;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李建珍;官海萍;;手势计算技术的发展研究——2012年新媒体联盟NMC《地平线报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6 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韩天霖;;关于出版社参与电子书包建设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3年05期
8 钟士军;张妲;钟绍春;钟永江;;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以小学科学“眼睛的科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9 李健;张亚珍;;基于电子书包的协作学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21期
10 周榕;;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志和;教育资源云服务本体与技术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郁晓华;个人学习环境设计视角下自主学习的建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傅伟;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丹凤;OneNote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娜;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中小学教师领导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烨;基于协作学习模式的虚拟电子书包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斌;电子书包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晓琼;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雷云鹤;电子书包中虚拟学具标准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礼;电子书包环境下的高效自主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郭玮;电子书包学科教学App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林仕丽;基于问题解决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服务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齐贵超;电子课本学习地图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2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3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4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构建基于评估的课堂教学新环境[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王斌;朱守业;刘苗苗;;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7 燕文;;电子书包:正在崛起的蓝海[J];出版参考;2011年15期
8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刘颖;;电子书包已然十年[J];教育;2010年22期
10 郭海霞;;电子书包动了谁的奶酪[J];教育;2010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华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火翼;;让移动硬盘使用更方便[J];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2009年10期
2 何向阳;彭凤;;移动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6期
3 张继军;李建珍;;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新途径[J];软件导刊;2010年08期
4 蒋波涛;;基于ArcGIS Mobile的移动规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周邢丹;闫兰兰;;移动学习在企业高管研修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0期
6 兰冰;;移动英语教学发展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09年01期
7 ;移动设备让学习型社区无处不在[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5期
8 庄永军;;增值税转型后煤炭企业移动设备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方柏林;刘常庆;;化排斥为利用:美国课堂移动设备管理策略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0期
10 王盈;;2015年将进入移动网络时代[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毓芬;廖克;;手持移动设备地图可视化[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杨国强;董金明;;深度睡眠模块(DSM)与DSP结合的前景分析[A];全国第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四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高寒;陈静;;高速个人无线连接的技术—无线USB[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程时伟;秦绪佳;刘肖健;;上下文驱动的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方法[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周杨杨;章坚武;;一款用于移动设备的新型WLAN片上天线[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谭永宝;卜佳俊;于金辉;陈纯;;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卡通流水、涟波效果[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吴乐南;;通过声音广播信道发送的电子报纸[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张千;梁鸿;;移动计算力共享网格资源的模型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运圣;赵京音;万常照;袁涛;;无线网格关键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黄捷;;人机交互在震动环境下的仿真模型设计与实验测试[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智军;超移动设备的“中国芯”[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郭莹;应用“无线”延伸[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韩游发力手机[N];电脑报;2011年
4 小黑;5种变化将移动终端推到危险边沿[N];计算机世界;2007年
5 汤凡;三星无线通信移动设备成为奥运指定产品[N];中国质量报;2008年
6 Thomas Nolle;WiMAX 还能走多远[N];计算机世界;2006年
7 编译 沈建苗;妥善管理移动设备[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保护移动设备数据的五个步骤[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超移动设备为3G终端再添生力军[N];人民邮电;2007年
10 Johna Till Johnson;如何制定企业的移动战略[N];网络世界;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荣龙;手持移动设备三维用户界面绩效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宝腾飞;面向移动用户数据的情境识别与挖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杨毅;面向移动设备的真实感图形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雷宇;移动设备上基于图像的图形绘制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马骏;基于智能化身的移动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灾导航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程龙;面向移动设备的动态目标的光场渲染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张建新;自动掌纹识别理论和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范欣;针对移动设备的跨媒体网络信息检索及自适应信息显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柏林;移动环境中三维图形传输机制与流水线优化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黄月珠;基于三维模型的线条画绘制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仲尼;云计算环境下前端移动设备实施密集型计算实现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余晓涛;嵌入式手持移动设备上地理信息展示的低功耗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母丹;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交互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4 梁晓娴;移动设备数据安全销毁与远程备份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邵九洲;物联网手持移动设备开发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龙生;传统计算机与移动设备交互设计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晓星;手持移动设备对当代高校学生学习的支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8 石道生;大容量移动邮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辉;《空间资产特别问题议定书草案》法律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叶冲;普适网格环境下的移动设备访问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6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5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