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学会与政府之关系论略
本文关键词: 教育学会 政府 制约 顺应 抗争 合作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近代教育学会与政府之关系随社会变迁呈现动态轨迹。政府通过颁订法律法规,既为教育学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又力图将其活动制约在"学术研究"框架内,体现出社会管理者的权威及对教育学会职能的认知;教育学会据此调适自身行动、"顺应"政府要求理所当然,但由于彼此在理念与行动上并非完全合拍,"抗争"势必难免。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教育诉求,则热切呼唤着教育学会与政府间的互动与合作,以推进教育学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modern educational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 presents a dynamic track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ociety.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society through the enact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t also tries to restrict its activit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cademic research" to reflect the authority of social managers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educational societies;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djusts its own actions accordingly, "conforms to" the government request, but because each other in the idea and the action is not completely in line with each other, "the struggle" is inevitable, the modern China "saves the nation" the education request. It calls for th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学会与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研究”(DOA120323)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萌生于戊戌维新时期全国各地兴建学会大潮中的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简称“教育学会”),伴随近代社会变迁与新式教育成长而发展,折射着“救亡图存”的教育诉求,表征着新式教育勃兴要求开展学术研究的理性呼唤。特别是在清末通过日本引入西方近代学科体制,并于此后逐步建立起教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露;论“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民初教育立法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飞;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王青花;;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动因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姜莉;丰子恺培植“艺术心”的美育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徐希军;1928-1937:国民党在大学推行党义教育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6 阳光宁;;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梁发祥;曹娟玲;罗卫国;罗荣娥;曹瑞林;;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民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农民环境教育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华倬;论民国时期(1927-1949年)我国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历史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9 王建辉;近代出版与近代教育[J];编辑之友;2001年06期
10 杨琳;肖东发;;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的出版及历史意义[J];出版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艳玲;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8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张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义教(国教)经费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正岚;民国体育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东梅;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彩荣;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岩;从心理学的视野论创新素质的培养[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赵文吾;影响高校助学贷款发展的主要因素[J];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余卫群;;江苏省教育学会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J];江苏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4 ;福建省举行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及个人颁奖大会[J];教育评论;1994年06期
5 林红;广西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圆满结束[J];基础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6 双木;广西教育学会1998年工作要点(部分)介绍[J];基础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7 闫建璋;观念和体制: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袁贵仁;;对教育学会同志的四点希望[J];生活教育;2009年12期
9 汪金海;;我院和省市教育学会、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学习《决定》报告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10 孙保东;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记全国优秀教育学会工作者宋兆文[J];教育探索;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勇;;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 民办学校师资管理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牡丹江市教育学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3 都兴权;;教育学会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实施并推进素质教育[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靳育德;;后记[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5 ;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2007年工作意见(提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发挥教育学会优势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A];全国社联第七次学会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7 吴国平;;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创新——市教育学会等举办“上海教育论坛”[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经验汇编[C];2004年
9 ;湖北省教育学会章程[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玉珍;西藏教育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N];西藏日报;2008年
2 于国宁;省教育学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记者 周波 李斌;教师心理健康否 大家都来关心[N];成都日报;2005年
4 记者 孙清霞;关于教育的对话[N];丽水日报;2006年
5 记者 徐春成;坚持正确学术导向 加强教育学术研究[N];铜川日报;2008年
6 见习记者 刘静;地区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N];哈密报(汉);2006年
7 钱诚;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成立[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深港教育合作跃上信息化快车道[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陈庄;省内外200余名专家校长汇聚太湖之滨聚焦蠡中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10 ;崇文区教育学会发挥学会优势 推进教育改革[N];北京社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林;中国农村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邵燕楠;走向“情境”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清祥;教育投资与政府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徐冬青;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忠;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霞蓉;政府对民办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丽;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向前;义务教育阶段政府与学校之间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吴琛;论推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红;政府在民办教育中的职能定位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余元启;民国时期政府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旭;南非《2005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祝荣;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与矫正[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于晓旭;政府扶持与奖励民办教育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6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5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