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实践检视与理念突围

发布时间:2018-01-31 07:36

  本文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师培训 实践检视 理念突围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如果培训内容难以被教师所接受和内化,便难以引领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再完美的教师培训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地域复杂,对象多元,需求特殊,这些都对该地区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注重特殊性;既要关注前沿性,又要重视本土性。因此,立足教师整体发展,贯穿多元文化教育,打造合作研训文化,构筑专家引领机制,应该成为解决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现实问题的核心理念。
[Abstract]:Teachers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teacher training is a gas station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f the training content is difficult to be accepted and internalized by teachers,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guide teachers' specific teaching behavior. The perfect teacher training will also lose its du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Minority areas are backward in economy, complex in region, diverse in object and special in demand. All thes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is area: pay attention to both unity and particularit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run through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reate a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training culture, and build an expert guidance mechanism. It should be the core idea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teacher training in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年立项课题“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的现状调研与培训模式研究”(SC12C01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四川省‘国培计划’农村地区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PDTR2014-004)之成果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引起了课程领域的深度变革,也掀起了近年来教师培训的空前热潮。然而,对于长期以来资源匮乏的民族地区而言,风起云涌的教师培训和理论翻新似乎并没有达成理想化的改观。调查显示,民族地区教师对培训总体满意度不高,认为“培训缺乏需求分析,对工作帮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理念[J];成人教育;2007年04期

2 陆云;;以教师发展为本,构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孙杰远;;文化的断裂与教育的使命[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4 秦玉友;贫困文化改造取向中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7期

5 刘f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24期

6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邓芸菁;岑国桢;阳谦;李光裕;;少数民族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以云南省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教师为样本[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1期

8 余映潮;;研究名师,发展自己[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9 朱志勇;;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个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胡庆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2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方银霞;;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郭翠菊;;论教师教育中教育学教学的“史·思·用”三维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7 赵景春;;构建教师行动教育中的实效性课程体系——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彭虹斌;;比较教育功能的时代转换:从借鉴到理解[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高政;;英国价值教育概况与对中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10 赵国栋;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朝霞;张译文;;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设计[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2 陈黎琴;陈鹏飞;赵恒海;;基于情景学习管理决策模拟学生态度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国锋;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及策略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华庚;提高民办高职业教育质量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宋杏爽;高校学生公寓多功能家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安燕;高职《公共关系》实训课教学模块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如一;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志奇;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曲铁华,马艳芬;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5期

3 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4 莫金山;潘远益;;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孟凡丽;我国民族教育课程研究:回顾与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6 刘凤存;;成人学习策略研究述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戴庆厦,关辛秋;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01期

8 李仕中;从侗款看侗民族的文化心理[J];怀化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9 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王铁林;文化心理结构的认识功能[J];江汉论坛;199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内蒙古民族大学 綦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云,刘跃,温平川,郑贤铭,赵湘桂;关于高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季苹;;一种合作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方案[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年04期

3 王斗娃;王宝玉;;踏遍三千沟壑 搞好教师在职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03期

4 赵蒙成;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方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4期

5 方中权;尼日利亚教师在职培训述评[J];教育导刊;2000年06期

6 王振辉;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中学教师在职培训[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柳国辉;教师专业成熟论纲[J];教学与管理;2000年06期

8 杨春茂;中小学教师数量控制透析[J];人民教育;2001年09期

9 田利文;关于中学教师在职培训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操太圣,卢乃桂;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萌生[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民;;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接受度的教师培训实验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韩映雄;;我国高校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发展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田学林;;立足校本,提高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职业道德[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胡太林;;以校本教研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陈伟新;;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6 胡太林;;以校本教研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余茂龙;田学林;宋应昌;;贫困地区(甘肃河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思想培养的资源建设调查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韩文虹;;教师继续教育应强化“三种意识”[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9 綦延辉;;对“转轨”形势下师训工作的思考[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黄征兵;;教师“问题行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惠玲;新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大效果好[N];铜川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占伟;教师教育该如何转型升级[N];中国教师报;2014年

3 本版编辑 单春艳 皮拥军 乐先莲 梁美淑 金红莲;国外教师教育政策凸显教师阳光职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特派记者 魏如松;完善教师业绩评价考核制度[N];海南日报;2011年

5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王浩;推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1年

6 贾小庄小学;探索教师专业化新路子[N];青海日报;2003年

7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徐莉;教师教育走出盲区[N];光明日报;2003年

8 郭晓娟;教师专业化问题及解决之道[N];光明日报;2006年

9 陈德如;学十六大精神 做学习型教师[N];中国远洋报;2002年

10 编译 李茂;无心插柳柳成阴[N];中国教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越;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运景;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綦胜联;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分析与培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吉;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春梅;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教研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湘平;深圳中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问题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东慧;校本教师教育:改革教师学习方式的新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代礼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景毅君;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及启示[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江梅;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8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78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