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三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美、日、韩学校 切入点:核心价值观教育 出处:《教学与管理》2014年3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使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富有更好的时代性、更强的现实性与更大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当下的迫切任务与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当今美国、日本、韩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与特色进行比较研究与探讨,其显著特色与有益经验对于加强和改革我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how to make school core values education have better times, stronger reality and greater effectiveness, It is an urgent task and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for school educators at presen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American, Japanese and Korean schools. Its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beneficial experience undoubtedly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and reform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项目“职校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研究”(BJA130094)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2014SJB450) 常州市2014年第十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江苏理工学院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KYY145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仕林;;“中日新”三国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巫阳朔;;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刘婷婷;;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何红梅;人的现代化与人的情感需要——转型期两性情感现状的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李俊,张勤,刘鹏田;美国学校中政治教育的演变阶段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孔瑞婷;科尔伯格理论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巫阳朔;;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杨玉环;;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9 罗丽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以方永刚事迹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10 李雪梅;梁花;;中澳高校教育效果之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学术会议质量国内外比较研究》课题组;;学术会议质量国内外比较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2 曹隽;魏海燕;;隐形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彰显力量[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永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舒;哈移动公司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现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恩泽;近两年CNN对华报道政治倾向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修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炷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孙健;新媒体时代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詹万生,许建争;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2 王新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问题与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琨;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李瑛;;浅议两岸三地学生发展及大学生事务之比较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6期
3 郭华;;中西方恢复国民经济的比较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4 杨德芳;;三种体育综合评分方法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2年04期
5 顾希佳;“银变型”故事的比较研究[J];浙江学刊;2000年04期
6 鲁运庚,尹明明;工业化时期东西方童工问题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7 方翰青;江西省地市间义务教育投资差异比较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8 王海兵,向颖;比较法及其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9 吴点明;;陇东老区对外开放观念比较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媛;;现代中日民间典型婚礼礼仪比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瑾彦;;中外大众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范建荣;;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之比较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学政;;现代化比较的再思考[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小云;郭成;;不同民族中学生学业自我发展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邢占军;;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初步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郭嵘;卢军;吴松涛;;我国生活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赵小风;黄贤金;付重林;吴小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姜秀山;;科技进步速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比较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郁鹏;;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发展比较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廖远涛;;我国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比较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2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3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雪莲;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桂玲;中英初始现代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谢德蓉;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艳君;国际慈善立法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刘莎;中韩消费者原产地效应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扬;三大国家级新区发展动力比较研究及启示[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邓雄鹰;中美比较广告之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邹琦;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建华;基于科学素养的“醇”主题的教材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9 米兰;《心灵之罪》与《晚安,,妈妈》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23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2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