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择校的困境、归因与策略
本文选题:教育均衡发展 切入点:就近入学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择校是一个饱受争议又屡禁不止的教育现象。当前我国择校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且"问题择校"现象突出。问题择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从教育角度看,长期形成的重点学校制度导致巨大校际差距,使得优质教育需求旺盛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升级;从择校利益群体的角度看,维护既得利益心理导致功利化倾向严重,学校、行政部门难下决心彻底治理问题择校;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用人评价的学历倾向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教育的选择。解决问题择校的基本思路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点,以"入学机会公平"为现实目标,以实现"教育均衡"为长远目标,实施双目标策略,逐步解决。其基本方法是树立"疏堵结合"理念,在保障就近入学基础上实行有条件择校。
[Abstract]:School selection is a controversial and repeatedly prohibited educational phenomenon. At present, the school selection phenomenon in China is still serious, and the "problem school selection" phenomenon is prominent.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The long-term formation of the key school system leads to a huge gap between schools, which mak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xuberant demand for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constantly escal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est group of school selection, maintaining the psychology of vested interests leads to a serious tendency of utilitarianism.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school,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o make up their minds to thorough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hoosing a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evel,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ndency of social personnel evaluation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people's choice of education. The basic idea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are as follows: "run a satisfactory education for the people" as the basic point, "fair access to school" as the realistic goal, and "balanced education" as the long-term goal. The basic method i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combination of sparse and plugging" and to carry out conditional school selection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nearest entrance.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丹英;;义务教育“禁止择校”政策嬗变(1995~2010)[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10期
2 邓小军;;社会转型期的择校热透视[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建华;;择校现象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02期
2 彭虹斌;;中英择校文化比较:人情伦理与法制公平[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轩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治理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海红;义务教育择校治理政策执行失真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亚东;义务教育择校治理政策的文本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袁聚录;;社会转型视阈内的中国民主文化转型[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2 杨建松,吴亚卓;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64期
3 陈静漪;;义务教育择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12期
4 李红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5 陈鸿;严燕飞;;试论择校与教育公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J];人民教育;1997年03期
7 孟令熙;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09期
8 王红霞;;自由、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杜威教育哲学的精髓[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糜海燕;符惠明;李佳敏;;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把握及特征解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鸿燕;卢文利;;努力治愈“择校”顽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现代交际;2010年10期
2 贾向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3 刘宗会;;推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应有破冰之举[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7年02期
4 张勇成;;从“择校”现象看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性[J];学校管理;2007年01期
5 沙培宁;;由“名校办分校”想到的[J];中小学管理;2007年05期
6 刘育民;加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关于广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广东教育;2003年10期
7 单振华;季文海;;浅议教育财务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财会研究;2003年02期
8 胡红梅;钟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学新探索[J];天津教育;2007年09期
9 丰文卫;罗立琴;刘厚顺;林荣成;郭妤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政坛;2008年08期
10 黄海涛;谢兆水;;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高端论坛暨现场研讨会在济南市历城区隆重召开[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顶岗实习与脱岗培训有机结合 有效促进唐山教育均衡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2 皎秋萍;王淑芳;张清彦;;创国内国际名校 促教育均衡发展[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3 赵泳翔;;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实现江宁教育公正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冯文全;夏茂林;;教育产业化反思[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曾晓东;马Pr;;从公众的择校偏好看政策的次优选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金家新;;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发挥培养培训一体化优势 促进教育区域性均衡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8 王东水;;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吴春霞;;阶层差距与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来自北京市初中的经验数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艳红;;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苹;落实责任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刘永康;对我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N];乐山日报;2006年
3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伟;全面推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4 彭碧清邋颜静;遂宁市船山区政协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四川政协报;2008年
5 张惠娆;李沧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N];青岛日报;2009年
6 记者 常华;爱辉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N];黑河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陈文勇;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认真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N];成都日报;2009年
8 记者 郑远斌 通讯员 张立军 胡胜林 徐俊;蕲春县着力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N];黄冈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冬素;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浙江日报;2009年
10 钱子平 郑翠谷;玉山“三大”工程力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上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映学;初中学生空间与图形认知技能获得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张金英;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轩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治理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瑜;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王爱民;教育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健;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学生就近入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尹娟;南昌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符小花;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就近入学法规实施现状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宏波;促进县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D];延安大学;2012年
6 周利江;论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廖敏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彦鹏;南昌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调查与改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刘向宇;政府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能发挥[D];延安大学;2011年
10 崔晓娜;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2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5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