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后现代主义的遮蔽:教师的主体性危机

发布时间:2018-03-28 03:17

  本文选题:后现代主义 切入点:主体 出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最彻底的现代主义消解者,致力于主体性的颠覆和解构。面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主体观念由晦暗不明到趋向式微,教师的主体性遭遇了相同的命运,道德神坛上的教师权威和真理崇拜中的教师理性被消弭。教师的主体性无法自证存在,必将同时迷失在自我存在和关系存在的双重时空里,直接导致价值的崩塌,意义的丧失。因此,教师需要从主体、求真意识和求善人格三个方面重新回归主体性。
[Abstract]:As the most thorough deconstructor of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devotes itself to subvers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postmodernism, the subject concept changes from obscurity to decline,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eachers encounters the same fate. The teacher's authority in the moral world and the teacher's rationality in the worship of truth are eliminated. The teacher's subjectivity cannot be proved to exist, and will be lost in the dual time and space of self-existence and relationship, which will directly lead to the collapse of value.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return to subjectivity from three aspec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seeking truth and personality of seeking goo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学科教育;2000年01期

2 朱小蔓;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  [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谭伟林;;论高职学生主体性视角认知图式的重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吴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释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黄兴帅;提高教师素质 适应创新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滨;;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红,邓友超;论教师的主体性[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5期

2 张润芝;;有关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4期

3 赵虹元;论教师主体性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熊华军;;倡导后现代的“情感释放”教学价值取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桑元峰;;守望生命:教师的主体性[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郑宇红;主体性教育的新视角:教师的主体性[J];理论观察;2005年04期

7 张拴云,唐智松;后现代意域:现代教育目的的转向[J];太原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郑淮;杨昌勇;;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J];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9 陈晓云;;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卢少求;卢义忠;;后现代主义与教学改革研究述评[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高天明;;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6 毛荣建;;学校心理咨询的新模式:焦点解决短期咨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游海疆;;生命教育:后现代话语与能量场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8 连茂廷;房元霞;;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宁娜;;启发性教学原则的由来和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李军;;教育的真正旨归:让教育散发人性的光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陈荟 孙振东;教育首先是本土化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5 ;课堂拿什么让学生快乐[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李  茂 编译 凯文·唐纳利 李 茂;澳大利亚:家长掀起回归基础运动[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钟 明;爱师与信道[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张鹤熊;学生自治[N];温州日报;2005年

10 姜冬根;后现代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4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5 郑宇红;论教师的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湘祁;论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剑玲;凸显教师主体性的教师培训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饶跃进;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反思与理性回归[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74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74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