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零容忍政策:涵义、问题及变化
本文选题:美国 切入点:校园安全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零容忍政策曾经是美国多数学校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纪律处罚政策。零容忍政策的排斥性、严苛性、一刀切、刑事化、威慑性等处罚特点,侵害了受处罚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违背了惩罚的公平性,导致了过多的未成年人流入监狱,无法实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校园安全的政策意图。许多美国学校的零容忍政策已经在适用范围、后续补救、灵活性、司法介入、干预模式等方面悄然发生了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bstract]:The policy of zero tolerance was once a disciplinary policy for most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deal with campus safety issues. The policy of zero tolera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exclusion, rigour, broad-brush, criminalization, deterrence, and so on, which infringed on the right of punished students to receive education. 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 violates the fairness of punishment, and leads to the influx of too many minors into prison. The policy intent of correcting students' bad behavior and achieving campus safety cannot be realized. The zero-tolerance policy of many American schools has quietly changed in terms of scope of application, follow-up remedies, flexibility, judicial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patterns, and so on.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法治理念下的公正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惩戒研究”(课题批准号:DFA130247)成果之一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天海;;加强安全措施 防止校园暴力[J];北京工人;2000年03期
2 徐文后;郭炫宙;王陆洋;;校园不安全因素分析[J];职业圈;2007年20期
3 许瑞芳;;美国当代品格教育运动概览及启示[J];基础教育;2010年01期
4 刘陈陵;郭兰;;美国校园危机干预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5 艾政文;;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途径及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朱智华;;校园安防——托起未来一片天[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7年01期
7 赖剑华;;校园安全转向“社会工程”[J];黄金时代;2010年07期
8 郭建民;;构筑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邢永富;;“校园安全”问题的教育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刘在鑫;;校园安全教育新模式探讨[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伟;刘彦楼;宋广文;;从心理发展角度探讨灾后学校青少年心理辅导[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玲玲;张文新;Jari-Erik Nurmi;;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晓f^;;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早期模糊识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蒋索;邹泓;;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丁莉;聂衍刚;杨安;;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马娟子;;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邹最东;;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 筑起青少年防范抵制邪教的坚固防线[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10 方晓义;万晶晶;邓林园;李一飞;;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县付家庄村退休教师 彭建国;农村校园安全现状及对策[N];运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志彪;关注校园安全教育:为如花生命加把锁[N];白银日报;2009年
3 雷振岳;校园安全更需要问责制[N];中国妇女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侯丽华 整理;国外如何维护校园安全[N];深圳商报;2010年
5 ;全面落实第一责任切实维护校园安全[N];浙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袁超群;省督查组向我市反馈校园安全督查情况[N];西安日报;2010年
7 特约记者 刘明贤 通讯员 刘俊 钟庆;孝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N];孝感日报;2010年
8 陈旭 吕朝阳;泰州长效机制筑牢校园安全维稳防线[N];新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晓红 实习生 王倩;我市强力构筑校园安全网[N];新乡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晓勇 张黎黎 吴江霞(吴江霞 整理);构筑校园安全“防护网”[N];西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彦尊;信息社会视阈中的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赵昌汉;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郭庆霞;美国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雪;新时期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婉丽;浅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青少年德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4 岳春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欣;论当代我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丁霞;中小幼校园安全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颖;美国学校应急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陆晓花;青少年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红梅;青少年诚信道德教育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86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8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