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技术化、伦理化与意义化:教师专业化的三维内涵

发布时间:2018-03-30 13:46

  本文选题:教师专业化 切入点:技术化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面临"信息化""道德滑坡""职业枯竭"等时代挑战的今天。通过文献分析和教学经验的现象学反思,本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教师专业化首先意味着"技术化",即让教师掌握解决教育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教育目的。不仅如此,现代社会还期望对教师进行"伦理化",从而将外在的教师职业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职业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依据职业规范的要求展开自己的教学行动。然而,"技术化"与"伦理化"虽有助于教师将工作干好,将工作干对,却难以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找到教育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为此,教育专业化还须"意义化",从而使教师发现教育的真谛,并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本研究希望能引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等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对教师专业化"意义之维"的重视,注重技术化、伦理化与意义化三者的有机融合。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anks is an old topic, which must be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informatization", "moral decline", "occupational exhaustion" and so on.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phenomenological reflection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study finds that: in modern society,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means, above all, "technicalization", that is, to equip teachers with the expertise and skills needed to solve educational problems, so that teachers can achieve educational goals more effectively. In modern society,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be "ethically", so that the external professional norms of teacher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eachers' inner sens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However, while "technicalization" and "ethicalization" can help teachers to do their job well and get it right, it is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find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n their educational life. Therefore, the specializa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be "meaningful" so that teachers can discover the true meaning of education and find their own mission in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system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 pays attention to the "dimension of meaning"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fusion of technology, ethics and meaning.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4年辽宁省社科联项目“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特征与推进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所承担的8项国家级试点项目为例”(20141slktzijy-06)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基地专项课题“课文理解的客观性立场”(JG14ZXY08)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敏;;教师使命的内涵及特征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2 卢乃桂;王丽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性与教师责任[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3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卢乃桂;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李源田;;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度”境界:名师的素质表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2期

6 曹永国;;解决问题抑或追寻意义——对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叶文梓;;觉者为师——教师专业化的超越与回归[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8 洪早清;;教师专业成长:认同、养成、生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2期

9 李润洲;;定义自己的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诉求[J];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10 刘万海;孔美美;;论当代教师专业伦理的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路阳;;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教师专业伦理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梁述忠;梁庆婷;陈伟;;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督导与评价[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闫拓时;;“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钟亚妮;;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理论基础的探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林崇德;;智力的培养及其干预实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安健;;论高职院校的师德教育[J];才智;2011年21期

8 徐韫;;我心中的课程改革——谈谈法律教育的创新改革[J];成才之路;2007年31期

9 陈淑娟;马泽民;;新课程改革与高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何智明;;西部高职院校创造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华伟;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岳刚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金龙;教育公正新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小娟;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贺忠红;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倪胜林;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吟;中学开设“图形创意”课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仙伟;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迪;新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叙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修云;当代大学生责任观培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佳;新课程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素养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定;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与学校的教育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辛学伟;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少敏;;免于强制的自我与无根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理论的困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万俊人;;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3 姚大志;契约论与政治合法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汝伦;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朱旭东;;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何以可能?——评顾明远教授的教师教育思想[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蔡辰梅;刘刚;;“教师是一种良心活”——对教师职业认同方式的分析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7 赵宏玉;齐婷婷;张晓辉;闾邱意淳;;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结构与特点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崔宜明;德性论与规范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操太圣,卢乃桂;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封子奇;姜宇;杜艳婷;高钦;;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耀威,王伯康;教师角色新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2 贾方玉;优化农村村小教师素质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曾琦斐;;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J];科学教育;2002年03期

4 李和伟,王宇;浅析教育观念现代化对教师现代化队伍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孙瑜;;教师同样需要心灵慰藉——推荐《苹果与粉笔灰》[J];全国新书目;2003年10期

6 周德义;论概念教师与教师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7 施秋奕,张肖琴;教师的专业自我与教师专业发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罗益民;;教学相长别论——教师主体、教师成长与教师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秦明秋;对新上岗教师应加强质量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10 高松;;我院教师队伍建设之管见[J];武警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芳;;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朝霞;;探索幼儿园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推动师生与学校持续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张荣保;徐静;;浅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成长[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5 ;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教师教育工作新局面[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6 ;《上海百名教师书画精品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吴惠平;;德才并重,推进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8 山西省芮城中学课题组;;问题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唐晓燕;;优化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山西省芮城中学课题组;;问题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推进教师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孙仕满;新教师培养切忌模式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度与伦理的双重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广东省中山市政法幼儿园园长 郭俊清;培养好新教师就是赢得幼儿园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策划 本报记者 韩世文 郑骊君 执行 刘亚文 崔斌斌;这样培养好教师[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剑冰;撑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点[N];南充日报;2005年

7 尹慧明;“非常6+1”打造魅力型教师[N];衡阳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肖燕 记者 柳萍;西陵千余教师学前家访[N];三峡日报;2009年

9 早报记者 吴洁瑾;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N];东方早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立新;“双师型”教师这样造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俞宏毓;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t,

本文编号:1686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86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