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源目的:儿童幸福
本文选题:教育 + 儿童幸福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7期
【摘要】: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Abstract]:Education is regarded as a moral cause because its fundamental value is to promote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purpose in our country, the happiness of children is difficult to become the aim of education, because the monotonous, compulsory and instrumental process of education leads to the loss of "complete happiness", "inner happiness" and "process happiness" of children.In order to perfect children's virtue and promote children's happiness, we need to reconstruct educational purpose.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项目《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体制与政策问题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分析》(项目编号:D/2013/02/700) 常州工学院2012年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N12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铮;;儒家伦理幸福观的现代教育意义[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汪昌华;;教学中个体差异性平等的内涵及实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姜智慧;;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多元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于师号;;基于角色转换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2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登科;非线性学习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倪萍;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灿;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下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D];湘潭大学;2009年
9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雪梅;幼儿家庭教育中母子冲突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艳;;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的启示[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2 戴兆国;从郭店楚简看原始儒家德性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蔡志良;张淑娅;;儒家和谐思想与青少年幸福观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4 张鹏;;儒家生死观对生命教育的意义[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5 王刚;刘鑫;;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欲维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伟,李慧萍;重新审视和调节教学中的几个基本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7期
2 吴晓丽;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启示[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曹永国;韩绮君;;人的终结和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安超;安涛;;杜威,离中国有多远——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07期
5 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马龙珠;王中海;;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7 洪燕琴;;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8 王玉娟;;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观述评[J];科学之友(B版);2009年12期
9 王洪明;;论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观[J];中国德育;2009年07期
10 王毓s,
本文编号:1767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6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