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中学班级创新氛围的特征及其对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27 23:14

  本文选题:班级创新氛围 + 日常创造性行为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5期


【摘要】:对17名高创造力学生和28名具有创新教学经验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归纳出我国教育现状下的班级创新氛围的特征包括鼓励支持、自主准予、启发探索、忽视抑制四个方面,并据此编制班级创新氛围问卷进行验证。对36个班级共1235名中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后,形成班级创新氛围问卷,问卷结构与四因素模型拟合最优,验证了班级创新氛围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考察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感知到的班级创新氛围特点,结果显示初一和高一年级的班级创新氛围整体好于其他年级;女生感知到的班级创新氛围好于男生。不同类型班级创新氛围下学生的创造力表现不同,支持型班级的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得分最高、一般型次之、抑制型最低。最后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分析班级创新氛围与人格的开放性和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班级创新氛围对开放性和日常创造性行为有积极影响,开放性是班级创新氛围与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之间跨层次的中介变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17 high creative students and 28 teachers with innovative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include encouraging support, granting independently and enlightening exploration. Ignore the four aspects of inhibition, and based on the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questionnaire to verify. After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 of 1235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36 classes, a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questionnaire was formed. The structure of the questionnaire fitted best with the four-factor model, which verifi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of grade one and grade on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grades, and that of girl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boys.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performanc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creative atmosphere. The students of supporting class have the highest score of daily creative behavior, the general type is the second, and the inhibitory type is the lowest. Finally, the multi-level linear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and personality openness and daily creative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openness and daily creative behavior. Openness is a cross-level intermediary variable between class innovation atmosphere and daily creative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国家重点课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认知神经基础及其培养”(项目编号:ABA080004)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卫平;;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2 聂衍刚,郑雪;中学生人格特点和发展现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3 郑建君;金盛华;马国义;;组织创新气氛的测量及其在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09年12期

4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5 陈英和;王静;;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6期

6 刘文婧;许志星;邹泓;;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郑建君;金盛华;;中国企业中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组织创新气氛为调节变量[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3 孔祥勋;;特殊需求孩子的创造力高低与开发之讨论[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4 刘洪峰;;浅谈引导贫困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自我教育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6期

5 邰树华;;创造力培育导向下的初中生数学思维建构研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赵卫东;吴继红;王颖;;组织学习对员工—组织匹配的影响——知识惯性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7 王雁飞;朱瑜;;组织社会化与员工行为绩效——基于个人—组织匹配视角的纵向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5期

8 李锐;凌文辁;柳士顺;;传统价值观、上下属关系与员工沉默行为——一项本土文化情境下的实证探索[J];管理世界;2012年03期

9 李乾锋;吴佳;;高中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杨付;王桢;张丽华;;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边界困境”:是机制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永强;白璇;赵冬阳;史亚莉;;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蒋建武;赵曙明;;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创造力研究:挑战与展望[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徐礼伯;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刘蓉;中高端人才的工作嵌入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晓娣;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明;公共服务动机的扩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晓琴;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诸彦含;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煜;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人格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4 周晏;合作学习在中职公共英语二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旭文;威客模式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胡敏;创业网店如何赢得消费者[D];浙江大学;2011年

7 贺铭珠;基于医生转移意愿的医患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明艳;中学生学习压力源、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模型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绍华;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燕;动机调节方式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林泽炎;刘理晖;;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胜任特征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3 韩翼;廖建桥;龙立荣;;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周晖;张豹;谭锐;黄鸣鹤;;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5 张剑;岳红;;我国企业创造性组织情境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6 刘惠琴;张德;;高校学科团队创新气氛结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巫正鸿;中学生人格现状分析与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8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10 黄四林;林崇德;;中学教师创造力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芳;马剑虹;张俊飞;;跨职能知识共享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索[J];应用心理学;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812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12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