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
本文选题:教育回报率 + 省际差异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4年06期
【摘要】:文章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Mincer方程建立部分变系数模型,测算了各省区的教育回报率。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区的教育回报率在2%-13%之间,省际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教育回报率基本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并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回报率水平,并缩小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and the modified Mincer equa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partial variable coefficient model, and calculates the educational return rate of each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al return rate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 is between 2% and 13%,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provinces, and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eturn rate of education basically shows the ladder distribution of "east, middle and west", and shows a certain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rate of return in China and reduce th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of the rate of return on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孟勇;;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计量分析[J];财政研究;2009年08期
3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收入与劳动力市场经历——基于内蒙古赤峰市城镇地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4 孙妍;商国龙;;受教育水平、教育回报率与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6期
5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6 葛玉好;;教育回报异质性问题研究[J];南方经济;2007年04期
7 马岩;杨军;蔡金阳;王晓兵;侯麟科;;我国城乡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研究[J];人口学刊;2012年02期
8 高梦滔;;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估算——基于西部三个城市的微观数据[J];统计研究;2007年09期
9 李润平;刘文革;;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CHNS数据的一项检验[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02期
10 李天然;;我国高等教育的集聚规律和辐射规律[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乃佳;郑琦;祝凤文;;城乡收入差距、居民教育投入差距与教育差距——基于我国的实证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黄平;马春华;;有关中国农村外出务工者培训的相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3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4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刘泽云;邱牧远;;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教育收益率的估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谢周亮;;家庭背景、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差异[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7 靳卫东;何丽;;我国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8 王小龙;兰永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教育支出的冲击及财政政策含义[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9 魏下海;李树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10 邓大松;胡宏伟;石静;;进城农民教育和工作经验对收入倒“U”型影响的检验[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潘勤华;高健;;论我国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的相关性[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程磊;贺华;;高校扩招对城镇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分析——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5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6 刘永平;陆铭;;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7 徐舒;;劳动力市场歧视与高校扩招的影响——基于信号博弈模型的结构估计[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肖海姣;辽宁省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敏;从Kuzenets倒U曲线出发的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桑操;我国教育回报水平的估算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秀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鹏;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教荣;初次收入分配失衡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静;对高中择校的理性思考[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陈宗胜;周云波;任国强;;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3 温娇秀;;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4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收入与劳动力市场经历——基于内蒙古赤峰市城镇地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5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6 姚洪心;王喜意;;劳动力流动、教育水平、扶贫政策与农村收入差距——一个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微观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7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8 陈晓宇,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9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年06期
10 王筱欣,刘军跃;教育投资与东西部收入分配差距[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伟;贾琳;;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结构及省际差异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2 曾青春;刘科学;;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分析[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3 程前昌;毛蒋兴;;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及其空间分异[J];人文地理;2009年03期
4 唐塘颖;;我国城市密度的省际差异分析[J];硅谷;2010年14期
5 张光;杨晶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社会;2007年01期
6 卢晓旭;赵媛;陆玉麒;袁宗金;尚正永;;我国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2期
7 李文军;张新文;;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省际差异研究——基于泰尔指数的考察[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2期
8 梁艺桦;谷天锋;;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及其与城市化耦合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9 程前昌;毛蒋兴;王永洁;栾亦波;;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时空分异及人文动力机制解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10 宋健;;中国农村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分布[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省际差异及特殊地区差异研究——基于2008年<<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曲亮;任国良;;中国科技投资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杨新军;何燕;;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变动与省际差异[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古杰;陈忠暖;;中国中部六省城乡人口异速生长过程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艳军;;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机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郭金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周杜辉;李同f;;基于FA-SOM神经网络的农业技术水平省际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祁秋寅;;我国省际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邓水兰;屠建洲;;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恩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周勇刚;让西部风光变财源[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高洁;教育部:缩小高校入学省际差异[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4 马芒;中国人口研究的趋向与前沿问题[N];人民日报;2006年
5 贺丹;突出重点 攻坚克难[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徐世文;加拿大技术标准、检疫措施综述[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倪泽强;投资者保护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春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费智;中国区域电力市场发电企业竞价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辽;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立;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p茏,
本文编号:1901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0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