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发布时间:2018-05-18 05:30

  本文选题:师生关系 + 教育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在当下的教育世界,"异化"成为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常态。现代教育理论的反思表现为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师生关系的重构和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对现代性师生关系的修正,但是两种理论假设的局限性和实践运行条件的缺乏,使我们对其理论价值彰显的可能性深存怀疑。基于对教育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师生关系要走出异化的困境,必须超越教育的现代性,丰富和完善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涵,构建师生间具有建设性后现代意义和形态的关系共同体。
[Abstract]:In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world, "alienation" has become the normal stat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school education. The refle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theory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ostmodern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the cor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sexu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owever,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wo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nd the lack of pract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make us correct. The possibility of its theoretical value is deep and doubtful.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modernity of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ust go out of the dilemma of alienation, must surpass the modernity of education, enrich and perfect the connotation of postmodern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build a relationship community with constructive postmodern meaning and 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FA110032)
【分类号】:G4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何菊玲;;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3 倪梁康;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5 高德胜;;论道德作为现代教育之代价[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6 陈慧;论大卫·林奇电影的不确定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何菊玲;;教师是谁?——关于教师身份的本体性追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崔伟奇;;超越现代性何以可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J];学习与探索;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解筱杉,于红艳;生活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滨;;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卢乃桂;王晓莉;;析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专业”维度[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2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3 唐玉光;试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4 卢乃桂;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刘徐湘;;论“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兼与吴康宁教授商榷[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6 俞吾金;发展现象学初探[J];求是学刊;2002年05期

7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1期

8 吴康宁;;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吗——作为教师的“我”的困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2期

9 杨大春;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J];哲学研究;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研究的一般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2期

2 邱爱萍;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苏群;试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孙建华;素质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及内涵[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06期

5 李琼;;回眸与反思: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述评[J];师资培训研究;2004年01期

6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精神观照下师生关系的重新审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蔡虹;中外电影中的师生关系[J];教师之友;2005年07期

8 邵波;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J];教学研究;2005年05期

9 丁晓邦;;让学生“骂”一回[J];教书育人;2006年01期

10 施碧霞;;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春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黎亚军;张贵英;王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莹;;师徒帮带——带着我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董艳;申继亮;;基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生指导行为分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付芳;伍新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2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3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4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5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6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7 彭运钧 唐永保 陈双生;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淄博电大周村分校 李庆民;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莱芜日报;2006年

9 张秀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甘肃日报;2005年

10 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 胡 娜;在教学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N];张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04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04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