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素质话语之争”的价值反思
本文选题:知识本位 + 素质本位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知识与素质话语之争"的理论渊源是近现代"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以及"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两套教育知识话语体系在中国学校场域的激烈演绎与回归。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知识本位"话语者坚守的教育"价值中立"立场,还是"能力本位"话语者捍卫的教育"强价值"立场,都极易割裂知识自身价值与工具价值及知识习得与能力发展的紧密关系,轻视利用知识自然发展能力这一基点,一味追求对学生素质的特别培养。基于"学习者本位"的教育"弱价值"话语立场,在大众化的青少年儿童素质的渐进发展中,知识的工具价值是有限的,而其自然作用是主要的和大量的,在学校中忽视或完全否定这一点,将会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荷,并对整个教育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and quality discourse is the intense deduction and return of the two sets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discourse systems in modern " essential education " and " formal education " and " scientific value " and " humanistic value "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邢红军;;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3 邢红军;;再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10期
4 董守生;;无限风光在险峰:新课程改革的理性审思——兼与邢红军教授商榷[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12期
5 黄小莲;刘力;;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兼评《“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7期
6 郭华;;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1期
7 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0期
8 张正江;;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0期
9 夏正江;;果真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2期
10 屠莉娅;刘力;;见畸与见齐: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璐;;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康耀;;新课标视阈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刍议——由三堂小学课引发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李现平;;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6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7 黄华;;我国知识教学面临的三大挑战与理论回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阿艳芳;向敇;;升学率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再审视[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9 黄文仁;刘英杰;;学校体育改革应注意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有机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朱成科;;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性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钱林晓;王一涛;;对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的模型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何小亚;;教育战争与数学教育的出路[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蒋立松;吴红荣;;西南民族共生教育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春武;朱丽艳;;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探索[A];第二届《化学教育》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9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之颖;新课程高中物理光学内容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林福;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戴磊;基于模糊数学的高职高专学生素质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邹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辨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朱晓敏;教育学派创生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中莲;近十年中日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娜;苏格兰卓越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5 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正确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本陆;;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林崇德;论学科能力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闻 一;历史学家的沉思 黑白墓碑上的赫鲁晓夫[J];俄罗斯文艺;2000年03期
10 刘黎明;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高天明 马福迎 蒋建华 管锡基 况晨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马云鹏 唐丽芳;[N];光明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韩;;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7期
2 陈佑清;论教育的知识本位倾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吴安春;对“知识本位”的教师教育观之反思[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王占宝;;教育应是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人本位的和谐[J];上海教育;2006年18期
5 张金秀;王立永;;“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前沿;2007年10期
6 宁波;陈建华;;灌输的涵义及其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12期
7 毕云芬;;课堂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的发展[J];新课程(教师);2009年05期
8 刘尧;;教师要反思知识本位教学观[J];中国教师;2010年11期
9 吴安春;从“知识本位”到“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整体性与根本性转型[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10 李润洲;新课程视野下教学问题行为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占宝;教育应当是对生命的激扬[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2 主持 褚清源;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确山县盘龙镇中心校 张志国;教师要树立素质本位教学观[N];驻马店日报;2005年
4 徐金才 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合道德:让教育回归本真[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山东省邹城市太平镇太平矿子弟学校 李志玲;关于与生活衔接[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徐金才(作者系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构建“道德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N];扬州日报;2006年
7 高齐君 记者 何开红;评价学生不再以分数论高低[N];广元日报;2006年
8 张河(作者单位:会宁县三房中学);理想的课堂教学思考[N];甘肃日报;2006年
9 汉滨区河西初中 汪洋;走出课程改革实施的误区[N];安康日报;2005年
10 徐小明;语文新课改须把握好标准[N];宜春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海福;知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代林;试论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崔莹;综合课程的开发方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少君;凯洛夫和赞科夫学生发展理念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娜;体验式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8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1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