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文化适应: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本文选题:流动儿童 + 家庭功能 ; 参考:《心理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采用整群取样方法对选自北京市的555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文化适应关系中的作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对社会文化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性,对心理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的预测关系中,心理韧性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儿童的社会文化适应在家庭功能和心理适应以及心理韧性和心理适应的关系中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ental resilienc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in 555 migrant children from Beijing.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how that the family function of floating childre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in the predi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Mental toughness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Social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of floating children also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family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TD2011-15)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海涛;李辉;浦昆华;;初中生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3 冯淑丹;;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年05期
4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5 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6 李彩娜;张曼;冯建新;;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7 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8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9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10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3 王洁曼;严晓鹏;;温州华裔青少年的文化认同调查[J];八桂侨刊;2011年01期
4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8 卢敏;殷恒婵;郭建富;;人际关系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刘洋;郭玉江;;身体自尊在职业女性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模型检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张磊;殷恒婵;王茜;傅雪林;;应对策略在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压力间的中介作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王茹;贾军;;优秀运动员目标定向、认知特质焦虑与自信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先动性,合法化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中介模型及其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范明;肖璐;;高管团队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易学东;高博;;网店形象通过信任中介作用影响顾客购买意向[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黄海艳;李乾文;;研发团队的人际信任、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邹泓;张春妹;;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5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自尊及其稳定性和保护作用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卫;李董平;谢志杰;;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钟爱萍;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训练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琚晓燕;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资桥;进城农民工子女初中阶段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剑;影响大学生适应的心理冲突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朱海东;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周海霞;进城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习适应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叶玮琳;农民工子女小学生不良情绪特点及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巍;邹泓;金灿灿;柯锐;;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2 侯娟;邹泓;李晓巍;;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3 陈新;刘杨;;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2期
4 王广新;瞿月涵;陈晓庆;孙俊岚;;流动儿童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5 ;《信中的孩子》[J];电影;2002年11期
6 刘杨;方晓义;张耀方;蔡蓉;吴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标准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8年01期
7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8 江君琴;;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心理危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9 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孙德君;裴亮;刘爱书;;某小学277名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概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8 王世军;;怎样认识家庭功能的变化[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9 陈雷音;罗学荣;;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谢金菊;;家庭功能的研究进展[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黄标 通讯员 梁锦培;首次为流动儿童写歌[N];中山日报;2010年
3 陈若葵;流动儿童为何上学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曹丽娟 刘涛;给流动儿童一个稳定的课桌[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永钦;留守流动儿童管理亟待形成合力[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申保珍;农村流动儿童新问题亟待解决[N];农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胡芳;我区10万留守流动儿童的前途令人担忧[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樊晓燕 通讯员 沈芙萱;我省召开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论坛[N];湖北日报;2010年
10 肖雅梅;留守流动儿童的保护伞[N];吉林农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曦;社会融合视角下流动儿童媒介使用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阳中华;中庸实践思维与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晶晶;古典时期雅典家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莹;慢性病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及家庭干预效果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盈盈;南宁市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崔娟;广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思霓;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过程中的归因风格与挫折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5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魏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韩娟;“生活世界”视域下的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2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2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