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练习”促进意义学习:实验凭证与教学应用
本文选题:提取练习 + 意义学习 ; 参考:《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摘要】:"提取练习"对记忆保持的促进效应在过去10年获得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与认同。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开始将提取练习研究的关注点由记忆保持转向对教学实践更具价值的意义学习上。本文从提取练习对意义材料学习的促进效应、提取练习在意义学习评估指标上的优势以及提取练习与其它意义学习方法的比较三个方面回顾了提取练习促进意义学习的实验证据,介绍和比较了两种解释提取练习如何促进意义学习的理论假设,并且梳理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提取练习促进意义学习的研究成果。综述表明,提取练习与重复学习和精细加工学习相比,在促进意义学习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且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但是,现有研究中纳入的意义学习的评估指标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类型以及与之比较的意义学习方法都较为单一,且内部机制的解释理论也存在争议,在以上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Abstract]: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exercise on memory retention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ers began to focus on the study of extraction exercises from memory retention to meaningful learning which is more valuable to teaching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exercises on the learning of meaningful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of extraction exercises i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meaning learning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xtraction exercises and other methods of meaning learning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two theoretical hypotheses of how extraction exercises promote meaningful learning, and combs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how extraction exercises promote meaningful learning obtained in re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ummary shows that the extraction exercise has more advantages in promoting meaningful learning than repeated learning and fine processing learning, and it is worth and can be popularized in teaching practice. Howev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eaningful learning, the types of knowledge involved and the method of meaning learning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are relatively single, and the explanation theory of internal mechanism is also controversial. In the above aspect still needs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research.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祝智庭;闫寒冰;魏非;;观照MOOCs的开放教育正能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瑞平(Tapiwa Benson Chair);剖析大学生学习外语的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石书敏;测试对元记忆控制与有效记忆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敬云;小学生记忆方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侯莞娇;不同学习—提取测验程序组合的长时保持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璇;错误猜测对正确信息学习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婷婷;;意义学习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2 张丹;;从意义学习的视角谈自主学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2期
3 林志奕;冉娟娟;;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生意义学习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5期
4 赵海丽;;运用概念图 优化学习系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彭学军;;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6 陈欣;;提高概念图策略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屈艳丽;杨成;;概念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8期
8 曹才翰;数学意义学习初探(续)[J];数学通报;1986年09期
9 张晓艳;;“质量”概念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认知的纵向迁移[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10 马妮;;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矛盾[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建;吴敏;王卫星;俞龙;姜晟;;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的教学与建设[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慕德芳;陈英和;;提取练习对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潘光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卢家楣;;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教材处理策略——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马宪平;;用学习科学的理论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哲学系 黄朝阳;发挥逻辑的学习功能[N];光明日报;2011年
2 广东省肇庆学院思政部 赵飞;体验课堂魅力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教师——希望中之希望[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盖乃诚;“主动、探究与合作”,灵丹妙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江苏省滨海中学 陈红光;同化学习论在数学命题教学中的运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钦国强;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分析[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张尧安;徐卫;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思考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姜堰市白米曹堡小学 游有贵;数学教学的“活动化”与“生活化”[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武永明;正确处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延津县僧固乡李僧固初中 张红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N];新乡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慕德芳;提取练习在有意遗忘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06年
2 姚晓慧;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赫立萍;“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晓松;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唐建福;图式理论与技巧在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生词汇习得中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D];北华大学;2007年
6 郑璐;《建筑原理》在线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希;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互动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栾声越;论罗杰斯人本主义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吴亚子;概念构图策略对学业成绩、学习效能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晓红;形成性课堂评定模式对学生生物学习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5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9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