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改变了我们的语言吗——与刘云教授对谈网络情境下的语言规范
本文选题:网络媒体 + 语言规范 ; 参考:《编辑学刊》2014年02期
【摘要】: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网络语言有着特殊的形式规约、意义特征和语用需求,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对社会语言应用的影响较为多元和凸显。网络情境下的语言规范,宜持较为宽松的态度。规范是进行中的作为,是对动态语言现象长时间观察的结果的认定。加强对共时语言事实的观察与解释,注重历时语言变异的讨论与引导,才是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要义。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media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languag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Internet language has special formal rules,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agmatic need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hot words and catchword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language is more diverse and prominent. The language standard under the network situation should hold a more relaxed attitude. Specification is an ongoing act, a recognition of the results of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dynamic language phenomena. Strengthen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ynchronic language fac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and guidance of diachronic language variation ar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作为实践性体裁的网络流行语研究》(2013BYY005) 上海市语委“十二五”项目《语言文字规范与发展关系研究》(HYW125-B-01)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万能;;和谐社会网络语言规范与人格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3期
2 宗锦莲;;透过网络语言看青少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建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0期
3 凡事快一拍;;教师网络语言凸显人格缺陷[J];语文新圃;2007年12期
4 张宝红;;教学中关于“网络语言”运用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赵红玲;;浅议网络语言中的“旧瓶装新酒”现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0期
6 章文捷;刘秀琴;;网络委婉语新的构成方式及发展规律[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林宏;;网络流行语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冲击及引导[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李妍;吴晓东;;“网络语言”带给我们的教育上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9 杜新儿;;网络:中职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最佳窗口[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3期
10 王海波;王文生;;网络语言、网络符号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郁;邱慧;;90后高中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新特点探析——以贵州省花溪区清华中学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梅龙宝;桑龙扬;程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丽惠;;师德的灵魂在于为人师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杨海林;;具备一流的师魂,就能育出一流的学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 熊丙奇;“火星文”“新词汇”考验教育[N];文汇报;2007年
2 王健玮;教材不应拒绝幽默[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林;申城学子最向往“自己创业”[N];文汇报;2006年
4 王中玉;构筑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N];蚌埠日报;2006年
5 ChinaVenture;2008年教育培训投资热点[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6 通讯员 侯登峰 王建国 熊文体;教育部语言文字调研组到麻城调研[N];黄冈日报;2008年
7 复旦大学 刘强;语文教改是没有终点的旅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9 苏芬;东胜区教育系统进行机关干部普通话培训[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冯思佳;实践科学发展 提升教育水平[N];闽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楼向红;论网络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向雯;信息时代文识性培养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勤;诺亚·韦伯斯特的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唐知涵;中外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唐知涵;中外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宫云凤;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7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