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验的教育价值
[Abstract]:What does experience mean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round this them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 of experience from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experienc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character". The paper holds that experience, as a unique knowledge form, has some unique good qualities; experienc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tudents to seek knowledg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ertain types of knowledge must be applied to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independent inquiry and developmen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dealing with the original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aracter formation, the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activity and practice. And devotes to communicate the school and the life, the school and the society, implements the life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基本理论问题的哲学思考”(CW093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2 邢红军;;原始问题教学:物理教育改革的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5期
3 张民选;;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钟文芳;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肖霞;贾爽爽;;论我国农村社会公正氛围的塑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周颖;;新改制院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刘乃峰;;浅析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第二代”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要振生;;近十几年来初中英语教材改革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殷企平;;柏拉图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钟文芳;单中惠;;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嗣新;;德育应回归“真”的生活[J];人民教育;2009年22期
2 沈立;丁翠;;初职德育课程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22期
3 刘欢;;北京中小学德育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J];基础教育;2007年11期
4 王小洁;;论生活化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效建构与思考[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10期
5 乔建中,钱春霞,王辉,孙俊才;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12期
6 冀学锋;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J];伦理学研究;2003年02期
7 滕云,周鸿刚;高校德育课程现状及其建构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Z1期
8 叶伟良;构建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介绍[J];计算机教与学;2005年04期
9 陈恒华;;浅谈中学德育课程构建及评价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孙宝华;;把德育真正做到学生心里去[J];教书育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承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尝试[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骏;徐义华;;武汉市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闻勇建;;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凤弟;;学校德育呼唤“主体性道德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张祖华;王妮;;构建校本课程,突出德育功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马建霞;王莉宁;;新课改下的德育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云南省石林县一中课题组;;农村中学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詹万生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9 王达明;;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文武;;加强乡土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自主、体验、和谐”的德育新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撰文 戈红;开发德育课程 培养健全人格[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沈祖芸;网络规范走进德育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宁波大学 张文鸯;德育课程拓展德育新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郝俊龙;我市将实施新的中职学校德育课程[N];商洛日报;2009年
5 夏祖瑞 陈科澜;中小学德育课程:步履蹒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陈济;改革课程模式 提高德育实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赵正元;北京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重实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安康职业中专 陈金娥;加强德育课建设 落实荣辱观教育[N];安康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吴宏林;学校德育课兵败应试教育[N];华兴时报;2007年
10 朱旭南;中学德育的突破口——德育的人性化[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敏;A中学德育课程链开发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兵明;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立;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4 代伟;县级职教中心德育课程资源整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金红;中学德育课程自主开发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光辉;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2年
7 邝培;小学德育课程中教师角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悦然;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创新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樊宏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3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17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