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教育关系类型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向
[Abstract]: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s a kind of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refers to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government when it treats and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rural education and urban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itsel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ypes of urban-rural educational relations in China, the future urban-rural educat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positioned at the same goal, guarantee the integration, and balance the result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机制研究”(13JZD043)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邬志辉;;正确理解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2 陈天祥;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董云川;张建新;;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探讨——云南高校实证调研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3 李小融;唐安奎;;论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中的学术标准[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李淑乾;;文化资本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陕西某大学学生及周边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赵国友;殷焕举;;经济增长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基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J];长江论坛;2006年06期
6 潘祥辉;;政府理性、政治权力聚散与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米璨;清末民初永佃制扩展及衰落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财政研究;2004年03期
8 杨洁;;浅析政策性负担与杠杆治理失效——一个预算软约束视角下的理论模型[J];当代经济;2009年11期
9 姜时友;陈太明;;中国转型期教育平等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邓子基;;对财政与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财经;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卫安;;城乡教育关系的内涵、变迁规律及启示[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丛斌;丁小浩;;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3 李锋亮;侯龙龙;文东茅;;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校中学习与社会活动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庆;国家、教育与地位获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3 陈杰;美国传媒集团国际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孙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习凡;重点中学精英式再生产机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怀雷;城乡统筹视域下的财政支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柴景辉;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迁与政府行为研究(1978-2010)[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汪杰贵;乡村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霞;基于Cox和Logistic模型的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影响的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孙江涛;城市低保家庭青少年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运涛;蚁族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贺毅峰;县级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宋玉兰;夏津县小学教师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张倩;女硕士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尹志超;公共文化资本与城乡教育不平等[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爽;义务教育的分化与阶层地位的再生产[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苗壮;;制度变迁中的改革战略选择问题[J];经济研究;1992年10期
2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3 杨瑞龙;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J];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4 盛洪;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渡过程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6年01期
5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6 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J];政治学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06期
2 李燕;试析共生与教育关系研究的得与失[J];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3 周光礼;;论教育关系的调整机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2期
4 陈海东;;反观现行经济与教育关系的分析角度[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5 王文群;;浅谈幸福与教育[J];商品与质量;2010年SB期
6 李彩霞;;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一点看法[J];才智;2011年11期
7 史朝;;中日教育关系散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8 黎明;研究中日教育关系的力著——评介《中日教育关系史》[J];教育科学;1993年03期
9 张志勇,张锡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之我见[J];山东教育科研;1997年06期
10 杨快利;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关系[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培森;;两个重要的教育关系[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2 蔡雷义;梁艳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杨卫安;;城乡教育关系的内涵、变迁规律及启示[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谢日荣;;试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范士龙 吉林财经大学;如何以“关怀关系”统领教育关系[N];吉林日报;2014年
2 王莉;浅谈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N];中国贸易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粘青;“让留学生成为友好使者”[N];吉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卫安;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制度的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静;师生关系在根本上是教育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36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43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