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民国福建社会“代际流动”研究——以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获得者群体为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19-06-04 03:35
【摘要】:通过对民国福建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获得者群体进行典型性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获奖学生父辈或在他们青少年时已去世,或是失业,或是从事低声望的职业,即都属于社会底层人士。而获奖学生从事的职业或是属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或是属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即都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换言之,民国福建社会存在剧烈的"代际流动"。政府设立大学奖学金则在获奖学生向社会上层流动中扮演关键角色,获奖学生通过海外留学成功实现向社会上层流动。其次教会中学设立奖学金为获奖学生向社会上层流动提供平台,即基督教会对民国福建社会"代际流动"起推动作用。
[Abstract]:Through a typical study of the recipients of scholarships for cold students in Fujian Provinc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 can find that: first of all, the parents of the award-winning students have died as teenagers, or they have lost their jobs, or they have engaged in low-prestige occupations. That is to say, they all belong to the bottom of society. The occupation of the award-winning students belongs to the state and social managers, or to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at is to say, they belong to the upper and middle classes of society. In other words, there was a violent intergenerational flow in Fujian socie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scholarships by the govern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mobility of award-winning students to the upper echelons of society, and the award-winning students successfully move to the upper echelons of society by studying abroad. Secondly, the church middle school set up scholarship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award-winning students to move to the upper echelons of society, that is, the Christian Chur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of Fujian socie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教育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廷格;老骥余辉犹奋蹄——洪士拡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7年05期

2 赵宝爱;;1912—1937年间华北的贫民教育援助政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林洁;;试谈民国时期福州教会中学奖学金制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7期

4 杨豪;;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实证研究——以1937年~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J];开放时代;2012年08期

5 林上洪;;母亲受教育状况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基于清代科举人物朱卷履历的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2年05期

6 ;博士生指导教师简介——林金铭教授[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7 孙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J];社会;2011年05期

8 刘安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方宗熙及其成就[J];中国科技史料;1993年04期

9 杨坚;李日葵;胡文亮;;我的小麦育种经历片段——庄巧生口述[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02期

10 ;沉痛悼念陆颂慈同志[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3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4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5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6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7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8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9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10 余心乐;钟悦之;刘影;莫晓宇;涂菲;;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珊珊;明清侯官许氏家族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8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尹丽;青岛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吴殿鹏;山东省流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唐元松;;选拔制度与选举制度辨析及启示[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2年00期

3 方宗熙,欧毓麟,崔竞进;海带杂种优势的实验[J];海洋通报;1983年06期

4 肖铁肩,周批改;近代中国农村的阶级分化与中共的阶级政策[J];湖湘论坛;2003年05期

5 方宗熙,蒋本禹;海带叶片长度的遗传[J];海洋与湖沼;1963年02期

6 方宗熙,蒋本禹,李家俊;海带叶片长度遗传的进一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65年01期

7 方宗熙;蒋本禹;李家俊;;海带长叶品种的培育[J];海洋与湖沼;1966年01期

8 方宗熙,戴继勋,唐延林,刘万顺,包振民;紫菜营养细胞的酶法分离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1986年03期

9 陈友华;方长春;;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一项对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就近入学”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10 陈尧;;政治研究中的庇护主义——一个分析的范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国建;;从u嵜竦健笆忻瘛

本文编号:2492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492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