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促进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团体辅导促进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团体辅导有利于团体成员学习适应生活的方法策略,形成新的生活态度与行为模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是指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等方面的适应。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团体辅导应用于促进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并旨在调查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促进作用。 选取地方高校大学新生480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新生适应现状以及外省籍大学新生和本省籍大学新生在适应状况上的差异。利用广告招募团体成员,选取22名外省籍大学新生为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对实验组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结合结果数据和实验组自评情况检验分析团体辅导效果,探讨团体辅导对改善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 (1)外省籍与本省籍大学新生在外省籍与本省籍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满意度适应、适应总分五个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在择业适应水平、情绪适应水平、自我适应水平上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本省籍大学新生在适应情况七个水平上以及适应总分上均高于外省籍大学新生。 (2)实验组的前侧和后测得分在适应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我适应、满意度适应的提高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的提高非常显著(p0.01),在校园适应、适应总分的提高上极其显著(p0.001)。 (3)实验组的后侧和对照组的后测得分在适应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我适应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水平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适应总分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 (4)对照组的前后侧显示前后测结果之间在校园适应方面提高非常显著(p0.01),在其他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有利于促进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特别是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这三个方面作用极其显著。
【关键词】:团体辅导 外省籍大学新生 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3
- 第一章 前言13-14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
- 1.2.1 理论意义14
- 1.2.2 实践意义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5
- 2.1 团体辅导的发展历史14-15
- 2.2 团体辅导的现状15-16
- 2.2.1 国外团体辅导的发展现状15
- 2.2.2 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团体辅导发展现状15-16
- 2.2.3 团体辅导在大陆的发展16
- 2.3 团体辅导的概念16-17
- 2.4 团体辅导的理论17-18
- 2.4.1 个人中心理论17
- 2.4.2 精神分析理论17
- 2.4.3 行为治疗理论17-18
- 2.4.4 理性情绪治疗理论18
- 2.4.5 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18
- 2.5 团体辅导的构成要素18-19
- 2.5.1 团体领导者18
- 2.5.2 团体辅导对象18
- 2.5.3 团体目标18-19
- 2.5.4 团体活动19
- 2.5.5 团体凝聚力和团体气氛19
- 2.5.6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19
- 2.6 适应的概念及其理论19-23
- 2.6.1 适应的概念19-20
- 2.6.2 适应的意义与作用20
- 2.6.3 人际关系适应的概念及其理论20-21
- 2.6.3.1 人际关系适应的概念20
- 2.6.3.2 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20-21
- 2.6.4 学习适应概念及其理论21
- 2.6.4.1 学习适应概念21
- 2.6.4.2 大学生学习适应特点21
- 2.6.5 校园适应理论21-22
- 2.6.5.1 校园适应概念及研究现状21-22
- 2.6.5.2 校园适应研究问题与不足22
- 2.6.6 择业适应理论22-23
- 2.6.6.1 择业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22-23
- 2.6.7 自我适应理论23
- 2.6.8 满意度的影响因素23
- 2.7 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现状23-25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5-27
- 3.1 研究目的25
- 3.2 研究思路25
- 3.3 研究方法25-26
- 3.3.1 文献综述法25
- 3.3.2 问卷调查法25-26
- 3.3.3 实验法26
- 3.3.4 观察法26
- 3.3.5 个体案例法26
- 3.4 研究假设26-27
- 第四章 研究过程与结果27-40
- 4.1 研究一27-31
- 4.1.1 研究一:研究过程27-28
- 4.1.1.1 研究对象27
- 4.1.1.2 研究工具27
- 4.1.1.3 研究程序27-28
- 4.1.2 研究一:结果28-31
- 4.1.2.1 外省籍与本省大学新生在适应情况上的比较28
- 4.1.2.2 男女大学新生在适应情况上的比较28-29
- 4.1.2.3 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在适应情况上的比较29-30
- 4.1.2.4 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在适应情况上的比较30
- 4.1.2.5 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新生在适应情况上的比较30-31
- 4.2 研究二31-40
- 4.2.1 研究二:研究过程31-36
- 4.2.1.1 研究对象31
- 4.2.1.2 研究工具31-32
- 4.2.1.3 研究程序32
- 4.2.1.4 被试基本信息32-33
- 4.2.1.5 团体活动时间安排33
- 4.2.1.6 团体活动主要阶段33-35
- 4.2.1.7 团体辅导方案35-36
- 4.2.2 研究二结果36-40
- 4.2.2.1 实验组、对照组前侧独立样本 T 检验36-37
- 4.2.2.2 对照组前后侧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37-38
- 4.2.2.3 实验组前后侧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38
- 4.2.2.4 实验组后侧、控制组后侧的独立样本 T 检验38-39
- 4.2.2.5 实验组成员主观评定表得分39-40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分析40-46
- 5.1 研究结果分析40-42
- 5.1.1 研究一的结果分析40-41
- 5.1.2 研究二的结果分析41-42
- 5.2 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原因分析42-43
- 5.2.1 地理环境的变化42
- 5.2.2 饮食、作息时间的差异42
- 5.2.3 语言的差异42-43
- 5.2.4 “想家”是外省籍大学新生在异地适应过程中的常见情绪43
- 5.3 团体辅导在促进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的作用43-44
- 5.4 利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水平的对策44-46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46-48
- 6.1 本研究不足46
- 6.2 展望46-48
- 第七章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附录一52-53
- 附录二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部分53-54
- 附录三 团体成员主观评估表54-55
- 附表四 自我探索量表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婷;;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2 欧阳丹;;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09年02期
3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吴素梅;吴沁嶷;罗静;邓耀星;;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妍君;张雪莲;;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05期
6 于晓溪;;试谈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7 齐平,欧罗城,黄丽春,黄雪薇,项中,张瑛,王凤仪,陆小莲;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8 解登峰;谢章明;;大学生学习适应及其与人格变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1期
9 陈振兴;杨清香;;关于运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10 张潮;姜海;张蓉;;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年19期
本文关键词:团体辅导促进外省籍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