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个人目标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3-20 16:0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目标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个人目标和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及其理论进行探讨。利用《欲望指数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问卷》对16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大学生个人目标和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对其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的差异进行讨论,进而为自我同一性状态的解释和教育提供实证资料。 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外在目标而言,大学生更重视内在目标。大学生对个人目标的评价的重要性依次是健康、亲密关系、自我接纳、归属感、经济成功、形象和声望。健康被大学生认为是最重要的个人目标;(2)女生比男生更重视形象、自我接纳、亲密关系、归属感、健康的个人目标,男生比女生更重视经济成功和声望个人目标;(3)家庭收入背景和生源地背景对大学生的个人目标有显著影响。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对外在目标的重要性评价显著高于中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城市大学生在内在和外在目标上的重要性评价均比农村大学生要高,并且外在目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4)大学生个人目标存在年级发展趋势。大学生对内在目标的重要性评价从大一至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出现上升;大学生对外在目标的重要性评价呈现阶梯上升趋势;(5)相比外在目标而言,内在目标与自我同一性的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更高,内在目标对自我同一性状态有正向的作用,而外在目标对自我同一性状态有负向的作用。个人目标可以解释过去的危机维度6%,现在的自我投入维度9.5%,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11.9%。
【关键词】:大学生 个人目标 自我同一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1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1
  • 2 文献综述11-26
  • 2.1 个人目标的定义11-12
  • 2.2 个人目标的理论构建:自我决定理论和目标层次学说12-16
  • 2.2.1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目标环绕模型12-14
  • 2.2.2 个人目标的层次学说14-16
  • 2.3 个人目标的相关影响因素16-17
  • 2.3.1 个人目标的年龄发展趋势16
  • 2.3.2 个人目标的性别差异16
  • 2.3.3 个人目标的家庭因素16-17
  • 2.3.4 个人目标的社会经济地位因素17
  • 2.4 个人目标的作用17-19
  • 2.5 自我同一性的定义与理论19-23
  • 2.5.1 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的概念19-20
  • 2.5.2 Marcia的自我同一性操作性定义20
  • 2.5.3 建构主义下自我同一性的研究20-21
  • 2.5.4 同一性资本理论21-22
  • 2.5.5 国内学者对自我同一性的阐释22-23
  • 2.6 自我同一性的测量23
  • 2.7 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23-25
  • 2.7.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分布及年龄发展趋势23-24
  • 2.7.2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性别差异24-25
  • 2.8 个人目标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25-26
  • 3 研究构想26-28
  • 3.1 文献总结和研究假设26
  • 3.2 研究工具26-27
  • 3.2.1 个人目标26-27
  • 3.2.2 自我同一性27
  • 3.3 被试与统计27-28
  • 4 研究一 大学生个人目标的现状及其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的差异28-36
  • 4.1 当代大学生个人目标的总体特征28
  • 4.2 当代大学生个人目标的性别差异28-29
  • 4.3 当代大学生个人目标的年级发展趋势29-32
  • 4.4 当代大学生个人目标的家庭背景差异32-36
  • 5 研究二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其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的差异36-40
  • 5.1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36-37
  • 5.2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性别差异37
  • 5.3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年级发展趋势37-38
  • 5.4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家庭背景差异38-40
  • 6 研究三 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原因:来自个人目标的解释40-46
  • 6.1 大学生个人目标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40-41
  • 6.2 自我同一性状态形成的模型建立41-46
  • 7 结果与讨论46-52
  • 7.1 当代大学生个人目标的现状46-47
  • 7.2 大学生个人目标的时代变迁与“中国梦”47-49
  • 7.3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和个人目标对自我同一性的解释49-50
  • 7.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大学生个人目标及自我同一性问卷56-60
  • 后记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海燕;王淑玲;;人格发展中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关于《童年与社会》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张日f,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曾玉爱;谢玉兰;;大学生生活目标状况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年09期

4 徐希铮;徐伟;刘桂荣;陈朝霞;;生活目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目标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