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内容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内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意是保证教育政策品质合法化、合理化的重要支撑,其政策表达形式和内容是保证公众诉求真正进入教育政策实质层面的基础,是保证政策各个环节有序运行的支撑,贯穿于教育政策规范、过程、价值及环境过程始终。基于此,确定论文的研究问题是:在教育政策整个环节中,民意应该“如何”表达,以及“怎样”表达,以提高教育政策效能与教育政策品质、解决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现有研究及文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本文将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的形式按照程序、情绪、态度及意愿四个维度的逻辑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进行划分,明确教育政策过程中民意应“如何表达”;将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的内容按照政策表达的规范、过程、环境及价值四个范畴进行划分,明确教育政策过程中民众应“表达什么”,丰富教育民主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学理参考,为社会公众进行政策表达提供理论指引。 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收集分析资料,确立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和内容的划分依据,并在此依据基础上分析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的现状以及发现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和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终提出完善的相关对策。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和内容划分依据及其分析,本部分首先建构了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和内容的划分依据。民意表达形式的划分依据,即程序化表达与非程序化表达、理性表达与非理性表达、主动表达与被动表达以及积极表达与消极表达;民意表达的内容划分依据即教育政策规范中民意表达、教育政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教育政策价值中的民意表达以及教育政策环境中的民意表达。 第三章,教育政策民意表形式和内容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本部分将应用关于教育政策民意表形式和内容的划分依据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和内容的现状以及在现实中出现的困境。 第四章,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政策 民意表达 形式 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32
- 一、问题的提出9-12
- (一)国际背景9-10
- (二)国内背景10-11
- (三)个人背景11-12
- 二、研究目的12
- 三、研究内容12
- 四、概念界定12-16
- (一)教育政策12-13
- (二)民意及民意表达13-14
- (三)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14-15
- (四)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内容15-16
- 五、文献综述16-26
- (一)关于“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的研究综述16-19
- (二)关于“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内容”的研究综述19-25
- (六)文献研究述评25-26
- 六、研究意义26-27
- 七、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27-32
- (一)研究方法27-30
- (二)研究思路30-32
- 第二章 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内容划分依据的建构及分析32-46
- 一、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的划分依据及分析32-39
- (一)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划分依据32-33
- (二)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划分依据的分析33-39
- 二、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内容划分依据及分析39-46
- (一)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内容的划分依据39-40
- (二)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内容划分依据的分析40-46
- 第三章 我国教育民意表达形式和内容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46-66
- 一、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存在的问题46-52
- (一)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以非程序化表达为主,缺乏程序化的表达形式46-47
- (二)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以非理性表达为主,缺乏理性的表达形式47-49
- (三)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以被动表达为主,缺乏主动的表达形式49-51
- (四)教育政策民意表达以消极表达为主,缺乏积极的表达形式51-52
- 二、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内容存在的问题52-66
- (一)教育政策民意表达法律、组织及运行规范不完善52-55
- (二)教育政策过程中民意表达存在缺陷55-59
- (三)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环境不充分59-63
- (四)教育政策民意表达价值不明确63-66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和内容的对策66-75
- 一、完善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的对策66-68
- (一)加强民意表达的制度化建设,提高表达的程序化66
- (二)提高公众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促进表达的主动性66-67
- (三)提高公众表达的主体意识,激发公民表达的积极性67
- (四)加强对公众的培训和引导,增强民意表达的理性化程度67-68
- 二、完善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内容的对策68-75
- (一)加强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的法律法规建设68-69
- (二)加强表达的正式组织结构规范和专业化指导69
- (三)扩大监督、激励及保障机制,规范民意表达运行机制69-70
- (四)扩大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保证教育政策决策品质70
- (五)明确公众的执行主体地位及权利,保证教育政策执行能力70-71
- (六)完善政民互动机制,提升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反馈能力71
- (七)建构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环境,,保证政策表达文化氛围71-72
- (八)提升公众诉求的普遍性及意愿,保证表达的公共性72-73
- (九)提高公众表达的主体地位,保证表达的有效性73
- (十)提升表达内容的公共理性及程序的民主化,促进政策表达的正义性73-75
- 结束语75-77
- 参考文献77-80
- 致谢80-81
- 附录81-86
- 附录一: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内容的调查问卷81-86
- 附录二:个人简历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庆;;现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探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陈婴虹;;论网络舆论影响司法的原因[J];南方论刊;2010年02期
3 蒋颖;;微博:开创民意表达新途径[J];湘潮(下半月);2011年07期
4 王印华;陈英可;;民意表达与社会风险防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3期
5 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8年09期
6 罗依平;胡上;;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J];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7 陶建新;;网络民意与执政能力建设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田千山;;民意: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以“番禺停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20期
9 覃事顺;贺译葶;;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民意表达的理论基础[J];克拉玛依学刊;2011年01期
10 左文燕;;试论人民代表大会民意表达渠道的完善[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政府与民意有效对接的路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廖斌;廖天虎;;论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郝国庆;;创新和完善机制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进川;;风险社会语境下传媒公共生活实践的主要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高艳;夏珑;;公民参与视角下的河北省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宁福海;;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调查研究[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顾金喜;;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卢家银;孙旭培;;新媒体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谢金林;;控制,引导还是对话: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来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慧玲 李烈寿 卢水金;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N];福建日报;2009年
2 鸿旺;“删帖公司”是腐蚀民意表达的毒药[N];红河日报;2009年
3 平顺县人大 申海霞;让民意表达更充分[N];长治日报;2009年
4 赵琨 宁夏;联系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N];人民代表报;2011年
5 李敏 吴超;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的路径选择[N];杭州日报;2011年
6 周平;民意表达,值得期待的成长[N];人民日报;2010年
7 资深司法工作者 海风;司法中民意表达的制度设计[N];南方日报;2011年
8 朱治德;网络时代更应重视疏通民意表达渠道[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舒圣祥;“民意通道96.8%不畅通”的民意表达[N];检察日报;2009年
10 秦芸;昆明民意表达畅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蓉;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钱超;论民意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4 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陈姣娥;中国国民倾向性政策态度形成的扎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爱玲;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峰;网络民意表达的政治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吴丽;网络民意表达途径优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瑜;网络民意表达的效应与管理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4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琪;当代中国农村民意表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张思嘉;我国网络民意表达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7 陈晨;从“邓玉娇事件”看“天涯杂谈”的民意表达[D];河北大学;2011年
8 丁耀;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佳;网络民意表达的公共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宗强;论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民意表达[D];烟台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形式、内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