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3-20 21:0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网络在人际交往中作用地位的提升,个体使用网络向他人进行自我信息表露的行为特点及其表露后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日益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以往现实自我表露的研究相比,当下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尚缺有效的的测量工具,且其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结论不一。本研究在预研究阶段翻译和修订了Leung(2002)改编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并对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正式研究阶段,以中国大陆的1046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修订后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同时对基于预研究结果提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网络自我表露是一个五因子的结构,包括意识性、数量、积极性、深度和诚实性。 (2)网络自我表露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3)网络自我表露的数量和深度因子的性别特征差异显著,均表现为男生得分高于女生,意识性、诚实性和积极性三个因子性别差异不显著;领悟性社会支持及其三个因子朋友支持、家庭支持、他人支持的性别特征差异均显著,均表现为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孤独感的性别特征差异不显著。 (4)网络自我表露及其因子、领悟性社会支持及其因子和孤独感在专业特征上差异均不显著。 (5)网络自我表露的数量和深度因子的城乡特征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城镇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意识性、积极性和诚实性因子的城乡特征差异不显著;领悟性社会支持及各因r、孤独感的城乡特征差异均不显著。 (6)网络自我表露的年级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大四大三大一大二:领悟性社会支持的年级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大三大一大四大二;孤独感的年级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大二大四大一大三。 (7)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负相关显著,其中网络自我表露的意识性、积极性、诚实性三个因子与孤独感负相关显著,数量、深度两个因子与孤独感正相关显著;网络自我表露与领悟性社会支持正相关显著;领悟性社会支持与孤独感负相关显著。 (8)领悟性社会支持在意识性与孤独感间完全中介作用显著;领悟性社会支持在诚实性与孤独感间完全中介作用显著;领悟性社会支持在积极性与孤独感间部分中介作用显著;领悟性社会支持在数量与孤独感间中介作用不显著;领悟性社会支持在深度与孤独感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网络自我表露 领悟性社会支持 孤独感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19
- 1 网络自我表露10-14
- 1.1 网络自我表露的概念10-11
- 1.2 网络自我表露的理论11
- 1.3 网络自我表露的测量11-13
- 1.4 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焦点13-14
- 2 社会支持14-16
- 2.1 社会支持的概念14-15
- 2.2 社会支持的理论15
- 2.3 社会支持的测量15-16
- 3 孤独感16-17
- 3.1 孤独感的概念16
- 3.2 孤独感的理论16
- 3.3 孤独感的测量16-17
- 4 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关系17-18
- 5 网络自我表露与社会支持的关系18
- 6 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18-19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19-21
- 第三部分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3
- 1 研究目的21
- 2 研究假设21
- 3 研究意义21-23
- 3.1 理论意义21
- 3.2 实践意义21
- 3.3 创新之处21-23
- 第四部分 研究方法与程序23-25
- 1 被试23
- 2 变量23
- 2.1 预测变量:网络自我表露23
- 2.2 结果变量:孤独感23
- 2.3 中介变量:领悟性社会支持23
- 3 研究工具23-24
- 3.1 改编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23-24
- 3.2 Russell编制的《UCLA孤独感量表》(第三版,1988)24
- 3.3 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24
- 4 研究程序24
- 5 数据统计与分析24
- 6 研究中的伦理处理24-25
- 第五部分 预研究25-31
- 1 研究目的25
- 2 被试25
- 3 测量工具25
- 4 程序25
- 5 结果及分析25-30
- 5.1 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25-29
- 5.2 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孤独感的相关分析29
- 5.3 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孤独感的关系29-30
- 6 下一步研究的考虑30-31
- 第六部分 正式研究31-40
- 1 研究目的31
- 2 研究假设31
- 3 被试31
- 4 测量工具31-32
- 5 程序32
- 6 结果及分析32-40
- 6.1 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32-34
- 6.2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人口统计学分析34-37
- 6.3 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孤独感的相关分析37-38
- 6.4 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孤独感的关系38-40
- 第七部分 综合讨论40-46
- 1 研究设计的问题40
- 2 样本数据的问题40-41
- 2.1 取样40
- 2.2 样本数据的正态性检验40-41
- 3 统计分析的问题41-42
- 3.1 样本数据的多元线性检验41
- 3.2 效应量与统计效力41-42
- 4 网络自我表露问卷的效度和信度42
- 5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2-44
- 5.1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2-43
- 5.2 大学生领悟性社会支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3-44
- 5.3 大学生孤独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4
- 6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44-46
- 第八部分 结论46-47
- 第九部分 研究总结47-48
- 1 本研究的发现47
- 2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方向47-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6
- 附录一 大学生网络调查问卷52-55
- 附录二 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及孤独感量表CFA结果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57
- 致谢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绪丽;;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2 张志涛;王敬群;刘芬;;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3 邱蕾;;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暴露[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4 刘娟;葛明贵;;网络聊天情境大学生人际知觉准确性与知觉过程[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5 周林;顾海根;;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自我表露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9期
6 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7 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9 田录梅;陈光辉;王姝琼;刘海娇;张文新;;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年07期
10 蒋索;邹泓;胡茜;;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