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9:04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已成为人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而同样具有微特征的微课也开始席卷校园,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开始尝试这些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微课大赛不乏精品之作,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及相关研究取得很多成果,但事实上很多微课的设计开发是凭教师一己之力去完成的,怎样系统的设计开发并应用微课资源的研究还很少。要实现微课设计开发和应用的一体化,选择或搭建一个能支撑微课设计开发并且能够使微课得到应用的平台显得非常关键。文中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Moodle平台的巨大优势,于是,笔者尝试开展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的设计和实践研究。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过程与方法、论文结构,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为相关理论研究概述,本章主要对微课的概念、Moodle平台的应用情况作了相关的论述,并通过对Moodle平台功能的分析找到其支持微课建设的可行性。 第3章为现状研究,本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中小学教师微课建设能力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指导修改实验模型并完善Moodle平台的功能和资源。 第4章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本章结合移动学习等相关的理论和当前微课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oodle的微课建设模式,并重点阐释了基于Moodle的微课建设模式的理论模型和过程模型,详细分析了理论模型的要素以及Moodle环境中的各种工具对微课设计开发各阶段的支持作用,为下一步平台的搭建理清了思路。 第5章为Moodle平台环境的安装和集成,本章简要解析了平台的功能、特点以及配置安装Moodle平台和上传学习资源的过程和方法。 第6章为模式和平台的应用方案实践,在实验期间,前期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观察法,记录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过程,后期对实验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得出平台的应用效果分析和结论,最后阐述了Moodle平台在支持微课建设实验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第7章为总结与展望,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结论、不足和展望。
【关键词】:微课 Moodle 建设模式 中小学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9
- 1.1.2 微课的建设模式亟待改进9-10
- 1.1.3 微课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微课理论的研究现状10-12
- 1.2.2 微课网络平台的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意义13-14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过程14-15
- 1.4.1 主要内容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1.4.3 研究过程15
- 1.5 论文结构15-17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17-25
- 2.1 微课理论17-18
- 2.1.1 微课概念17-18
- 2.1.2 微课、微课程、微型课程对比分析18
- 2.2 微课相关网络平台的研究18-20
- 2.2.1 现有微课网络平台概述18-19
- 2.2.2 Moodle平台的优势19-20
- 2.3 教师的微课设计开发能力20-22
- 2.3.1 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20-21
- 2.3.2 微课设计开发能力21-22
- 2.4 微课建设模式22-23
- 2.5 本章小结23-25
- 第3章 相关现状调查研究25-29
- 3.1 调研设计与实施25
- 3.1.1 调查目的25
- 3.1.2 调查对象25
- 3.1.3 调查时间与方法25
- 3.2 调研总结与分析25-28
- 3.2.1 教师基本资料的结果与分析25-26
- 3.2.2 教师基本信息素养调查情况分析26-27
- 3.2.3 教师微课设计开发能力情况调研27
- 3.2.4 教师应用Moodle的情况调研27-28
- 3.3 调研结论与启示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的构建29-37
- 4.1 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29-30
- 4.1.1 自主学习理论与成人学习理论29
- 4.1.2 协作学习理论29-30
- 4.1.3 PBL理论30
- 4.1.4 移动学习理论30
- 4.2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的理论模型30-33
- 4.2.1 模型要素分析31-32
- 4.2.2 教师微课能力发展策略32-33
- 4.3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的过程模型33-35
- 4.3.1 微课基础掌握阶段34
- 4.3.2 微课设计阶段34-35
- 4.3.3 微课制作及发布阶段35
- 4.3.4 微课应用和完善阶段35
- 4.4 本章小结35-37
- 第5章 MOODLE平台的搭建与功能集成37-43
- 5.1 MOODLE平台解析37-40
- 5.1.1 Moodle平台的功能及特点37-38
- 5.1.2 Moodle平台环境及技术架构38-40
- 5.2 MOODLE平台环境的安装和集成40-42
- 5.3 本章小结42-43
- 第6章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的应用研究43-51
- 6.1 模式应用研究设计43-44
- 6.1.1 应用研究目的43
- 6.1.2 应用研究方案43-44
- 6.2 模式应用研究实施44-45
- 6.2.1 微课基础掌握阶段44
- 6.2.2 案例《爱在屋檐下》微课资源包的设计、开发、生成44-45
- 6.2.3 案例《爱在屋檐下》微课资源包的应用和反馈45
- 6.3 模式应用效果分析45-48
- 6.3.1 Moodle平台认同度分析45-46
- 6.3.2 促进教师微课能力发展效果分析46-47
- 6.3.3 访谈记录47-48
- 6.4 模式应用总结与反思48-49
- 6.4.1 取得的效果48-49
- 6.4.2 存在的不足49
- 6.5 本章小结49-51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51-53
- 7.1 研究总结51
- 7.2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之处51-53
- 7.2.1 研究的贡献51-52
- 7.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3
- 附录1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研究的前期调研问卷57-59
- 附录2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研究的前期调研访谈提纲59-60
- 附录3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的微课大赛提出的首届微课评审的标准(中小学)60-61
- 附录4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的应用效果调查61-62
- 附录5 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的应用效果访谈提纲62-63
- 致谢63-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霖;;论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设计”课程整合教学的优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3 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1期
4 操太圣;卢乃桂;;追求特质的虚妄:关于教师专业化困惑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9期
5 黎加厚;冯均芳;;黎加厚教授答魔灯(Moodle)相关问题[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2期
6 邢丹平;;教师如何创建魔灯(Moodle)课程[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2期
7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8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9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1期
10 王新新;;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6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