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7-03-26 06:13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后现代教育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波及教育领域的产物,它以极端、激进的色彩在西方学界引起极大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教育理论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教育实践的重大话题。 本文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在概述后现代教育理论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主张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问题。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背景与教育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后现代状况滋生的中国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它满足了教育理论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解决了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某些困惑。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期和2000年以后的高涨期。通过翻译介绍后现代教育思想、中西国际交流、国内理论探讨、教育实践研究等四种主要途径,后现代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逐步融合,使中国教育发展出现了后现代倾向,并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的细枝末节处呈现出来,具体表现在教育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转变,教育研究热点的转变,提倡素质教育,开展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师生关系逐步平等,主张多元的教育评价这几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理论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共同影响了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启示我们:我国在将其他国外优秀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在态度上“崇洋”不“媚外”,要根据中国教育的现实反思性地运用理论,并且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化进行多元的整合,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理论 中国化 进程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绪论10-17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0-11
  • 1. 选题缘由10-11
  • 2. 研究的意义11
  • (二) 核心概念界定11-13
  • 1. 教育理论11-12
  • 2. 中国化12
  • 3. 教育理论中国化12-13
  • 4. 后现代教育理论13
  • (三) 文献综述13-17
  • 1. 关于中国化的研究14
  • 2. 关于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研究14-15
  • 3. 关于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研究15-17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7
  • 1. 研究思路17
  • 2. 研究方法17
  • 二、后现代教育理论概述17-26
  • (一) 后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与发展17-20
  • 1. 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17-18
  • 2. 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8-20
  • (二) 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20-26
  • 1. 批判现代教育的弊端20-21
  • 2. 教育目的:模糊与多元21-22
  • 3. 课程:是“跑”而非“跑道”22-23
  • 4. 教学:对话与交往23-24
  • 5. 师生关系:变化之中求平衡24-25
  • 6. 评价:尊重差异与多元25-26
  • 三、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背景与过程26-33
  • (一) 传入中国的背景26-29
  • 1. 后现代状况滋生的社会土壤26-27
  • 2. 教育全球化所播下的种子27-28
  • 3. 教育困境是契机28-29
  • 4. 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需求29
  • (二) 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进程29-33
  • 1. 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29-30
  • 2.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30-32
  • 3. 高涨阶段:2000年以后32-33
  • 四、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途径与表现33-48
  • (一) 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途径33-39
  • 1. 翻译介绍后现代教育思想33-34
  • 2. 国际交流34-36
  • 3. 国内理论探讨36-37
  • 4. 实践尝试37-39
  • (二) 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表现39-48
  • 1. 教育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转变39-41
  • 2. 教育研究热点的转变41-42
  • 3. 反对应试教育42-44
  • 4.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44-45
  • 5. 师生关系逐步平等45-46
  • 6. 教育评价多元化46-48
  • 五、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影响因素分析48-60
  • (一) 社会因素48-51
  • 1. 相似的社会文化环境48-49
  • 2.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程度不高49-50
  • 3. 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不合50-51
  • (二) 文化因素51-54
  • 1. 与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暗合51-52
  • 2. 与部分中国文化精神相摩擦52-53
  • 3. 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53-54
  • (三) 理论因素54-56
  • 1. 后现代教育理论合理化了“中国化”的研究54-55
  • 2. 后现代教育理论本身有缺陷55-56
  • (四) 心理因素56-60
  • 1.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心56-57
  • 2. 文化殖民的担忧57-58
  • 3. 不同研究者的不同心理诉求58-60
  • 六、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启示60-63
  • (一) 态度上要“崇洋”不“媚外”60-61
  • (二) 反思性地运用61
  • (三) 以中西文化交流为基础61-62
  • (四) 多元整合62-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振东;略论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的后殖民主义倾向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施晓光;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3 邓云洲;后现代伦理思潮的道德教育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杨宝山,孙福万;21世纪课程目标:向后现代教育过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党雷;;留点空白 启迪思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6 赵年秀;;转型:走出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困境[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王中华;;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教师观[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时伟;;后现代课程观与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9 廖勇;卢小新;;“4R”课程模体与启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10 董鼎山;;所谓“后现代派”小说[J];读书;198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新民;基础教育改革渐变论[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6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